作者简介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28页 |
§1.1 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8-2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存在问题 | 第25-2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路线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6页 |
·研究路线 | 第26-27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地质概况与洞穴识别 | 第28-37页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28-29页 |
§2.2 古岩溶相关构造作用 | 第29-30页 |
·加里东中期运动 | 第29-30页 |
·海西早期构造运动 | 第30页 |
§2.3 岩溶洞穴识别 | 第30-37页 |
·钻井洞穴识别 | 第30-34页 |
·地震洞穴识别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基于线性体密度的岩溶洞道预测 | 第37-45页 |
§3.1 线性体密度法预测岩溶洞道 | 第37-41页 |
·线性体密度概念 | 第37页 |
·线性体密度法预测洞道原理 | 第37-41页 |
§3.2 地震属性预测岩溶洞道 | 第41-42页 |
§3.3 线性体密度法预测效果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基于随机离散裂缝网络的快速行进算法预测岩溶洞道 | 第45-82页 |
§4.1 初始层的划分 | 第45-49页 |
·初始层的概念 | 第45页 |
·初始层的划分原则 | 第45-47页 |
·初始层的划分 | 第47-49页 |
§4.2 岩溶水文学分析 | 第49-56页 |
·流域及其地表水系 | 第50-51页 |
·岩溶台面划分及其与排泄基面关系 | 第51-55页 |
·洞穴层划分 | 第55-56页 |
§4.3 裂缝模型的建立 | 第56-75页 |
·裂缝建模方法 | 第57页 |
·裂缝的分类与识别 | 第57-60页 |
·建立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流程 | 第60-75页 |
§4.4 岩溶管道平面分布 | 第75-82页 |
·快速行进算法的原理 | 第76-77页 |
·快速行进算法程序及其实现 | 第77-78页 |
·岩溶管道的平面追踪 | 第78-82页 |
第五章 岩溶管道三维地质模型 | 第82-90页 |
§5.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82页 |
§5.2 洞穴系统的三维雕刻方法研究 | 第82-88页 |
§5.3 岩溶管道模型的地质特点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