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1 血竭研究概况 | 第8-12页 |
·血竭的基源植物 | 第8页 |
·化学成分 | 第8-9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8-9页 |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 第9页 |
·其他成分 | 第9页 |
·药理活性 | 第9-11页 |
·抗炎镇痛 | 第10页 |
·创面愈合 | 第10页 |
·抗菌抗氧化 | 第10页 |
·抗血栓 | 第10页 |
·抗肿瘤 | 第10-11页 |
·降血糖 | 第11页 |
·其他 | 第11页 |
·形成机制 | 第11-12页 |
2 血竭合成相关的酶及基因 | 第12-13页 |
3 查尔酮合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查尔酮合酶概述 | 第13页 |
·查尔酮合酶的结构特征与活性位点 | 第13-14页 |
·查尔酮合酶基因 | 第14-15页 |
·查尔酮合酶的调控 | 第15-17页 |
·查尔酮合酶的诱导因子 | 第15-16页 |
·查尔酮合酶的调控元件 | 第16-17页 |
·查尔酮合酶基因内含子的调控作用 | 第17页 |
·查尔酮合酶基因甲基化的表达调控 | 第17页 |
·查尔酮合酶的生理代谢 | 第17-19页 |
·对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对色素形成的影响 | 第18页 |
·对表型的影响 | 第18-19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20-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3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材料 | 第20页 |
·菌种及载体 | 第2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21-37页 |
·海南龙血树DcCHS基因的克隆 | 第21-25页 |
·DcCH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DcCHS基因内含子的功能元件分析 | 第25-26页 |
·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26页 |
·MeJA、6-BA处理对DcCH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6-27页 |
·原核表达分析及Western Blot杂交 | 第27-29页 |
·海南龙血树DcCH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 第29-32页 |
·DcCHS启动子功能元件分析 | 第32页 |
·DcCHS基因启动子瞬时表达 | 第32-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50页 |
·海南龙血树总RNA及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7页 |
·海南龙血树DcCHS基因的克隆 | 第37-38页 |
·DcCHS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8-42页 |
·DcCHS基因内含子的功能元件分析 | 第42页 |
·DcCHS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MeJA、6-BA处理对DcCHS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DcCHS原核表达分析 | 第44页 |
·DcCHS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44-45页 |
·Genome Walker文库的构建 | 第45页 |
·DcCH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 第45-46页 |
·DcCHS启动子功能元件分析 | 第46-48页 |
·DcCHS启动子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页 |
·GUS蛋白染色 | 第48页 |
·GUS蛋白活性检测 | 第48-49页 |
·激素处理对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缩略语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