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新疆典型油藏内源微生物激活及驱油机理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 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第11-14页
   ·技术原理第11-12页
   ·发展历史第12-13页
   ·技术特点第13-14页
 2 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第14-16页
   ·内源微生物群落研究第14-15页
   ·内源微生物激活研究第15-16页
   ·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第16页
 3 新疆典型油藏概述第16-21页
   ·新疆水驱稠油油藏及六中区第17页
   ·六中区油藏概况及开发简况第17-20页
   ·微生物激活试验区第20-21页
 4 论文内容及创新点第21-23页
   ·研究背景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油藏微生物群落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第23-48页
 1 前言第23页
 2 油藏微生物群落研究第23-39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9页
 3 典型采油功能菌研究第39-46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46页
 4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激活体系筛选、优化及评价研究第48-72页
 1 前言第48页
 2 激活体系实验方法研究第48-57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3 激活体系筛选、优化及需氧量研究第57-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4 激活体系激活效果评价及研究第66-70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结果与讨论第67-70页
 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第72-86页
 1 前言第72页
 2 激活内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第72-79页
   ·材料与方法第72-75页
   ·结果与讨论第75-79页
 3 铜绿假单胞菌驱油贡献率及驱油机理研究第79-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9-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5页
 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内源微生物驱现场激活试验分析第86-95页
 1 前言第86页
 2 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第86-88页
   ·方案设计第86-87页
   ·方案实施第87-88页
 3 生化指标监测分析第88-93页
   ·内源微生物功能菌群分析第88页
   ·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88-89页
   ·产出液油水状态变化第89-90页
   ·内源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第90-92页
   ·产出气体分析第92-93页
 4 试验效果评价第93页
   ·注水井效果评价第93页
   ·油井效果评价第93页
 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95-97页
 1 结论第95-96页
 2 建议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裂缝性特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下一篇:典型油藏微生物群落解析及驱油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