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维岩心裂缝物理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平面模型裂缝物理模拟及渗流规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一维岩心微裂缝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渗流规律研究 | 第20-48页 |
·一维岩心微裂缝物理模拟实验方法 | 第20-34页 |
·微裂缝形成机理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微裂缝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 | 第21-34页 |
·微裂缝微观发育特征研究 | 第34-37页 |
·核磁共振测试原理 | 第34-35页 |
·不同裂缝发育程度岩心T2谱特征研究 | 第35-37页 |
·微裂缝对渗流规律影响研究 | 第37-44页 |
·微裂缝对非线性渗流特征影响研究 | 第37-42页 |
·微裂缝对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影响研究 | 第42-44页 |
·注水井井底附近裂缝产生机理分析及井网部署建议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3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平面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渗流规律研究 | 第48-90页 |
·大模型平面物理模拟相似理论研究 | 第48-58页 |
·检验分析法相似理论研究 | 第48-54页 |
·改进的检验分析法相似理论研究 | 第54-58页 |
·特低渗透露头岩心的筛选 | 第58-64页 |
·特低渗透露头岩心均质性研究 | 第59-60页 |
·特低渗透露头岩心孔喉结构研究 | 第60-61页 |
·特低渗透露头岩心黏土矿物研究 | 第61-63页 |
·特低渗透露头岩心渗流特征研究 | 第63-64页 |
·平板模型的制作及物理模拟实验方法 | 第64-70页 |
·露头平板模型的制作 | 第64-66页 |
·露头平板模型的抽真空及饱和 | 第66-67页 |
·露头平板模型压力场及流场的测量方法 | 第67-70页 |
·天然裂缝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 第70-82页 |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70-73页 |
·单相流体渗流规律研究 | 第73-79页 |
·水驱油渗流规律研究 | 第79-81页 |
·天然裂缝对水驱波及的影响规律 | 第81-82页 |
·人工裂缝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 第82-88页 |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82-83页 |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8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3-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4 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方法的油田现场井组应用 | 第90-104页 |
·井组现场参数及生产概况 | 第90-91页 |
·井组现场参数 | 第90-91页 |
·井组生产概况 | 第91页 |
·井组模型的制作和饱和 | 第91-94页 |
·井组实验模型与原型之间生产指标换算关系的确定 | 第91-92页 |
·露头模型的筛选 | 第92-93页 |
·模型对天然裂缝的模拟 | 第93页 |
·模型的饱和及饱和度的测量 | 第93-94页 |
·井组物理模拟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94-103页 |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94-9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5-102页 |
·井组开发调整建议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5 结论 | 第104-10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