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爆破处理三种非木质纤维材料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蒸汽爆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纤维材料处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制浆及渗透性方面的研究 | 第13页 |
| ·生物能源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人造板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棕榈纤维研究动态及利用现状 | 第15-17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蒸汽爆破设备及其作用原理 | 第20-27页 |
| ·蒸汽爆破设备结构与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 ·蒸汽爆破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蒸汽爆破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 | 第22-26页 |
| ·半纤维素的降解过程 | 第22-23页 |
| ·木质素的降解 | 第23-24页 |
| ·纤维素降解过程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酸碱处理及蒸汽爆破对棕榈纤维性能的影响 | 第27-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棕榈纤维预处理 | 第27页 |
| ·棕榈纤维形态测定 | 第27页 |
| ·棕榈纤维的化学组分定量研究 | 第27-29页 |
| ·脂蜡质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水溶物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果胶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半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 ·棕榈纤维表面硅石 | 第29-31页 |
| ·棕榈纤维解离形态 | 第31-32页 |
| ·棕榈纤维化学成分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不同蒸汽爆破条件对三种非木质纤维的影响 | 第35-60页 |
| ·蒸汽爆破处理的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 ·纤维原料的种类及来源 | 第35页 |
| ·蒸汽爆破前的预浸渍处理 | 第35页 |
| ·爆破压力和维压时间 | 第35-36页 |
| ·棕榈纤维 | 第36-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扫描电镜 | 第37页 |
| ·红外光谱 | 第37页 |
| ·结晶结构测定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蒸汽爆破条件对棕榈纤维物理结构的影响 | 第38-41页 |
| ·蒸汽爆破条件对棕榈纤维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41-43页 |
| ·蒸汽爆破条件对棕榈纤维结晶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芦苇纤维 | 第45-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 ·芦苇组分含量测定 | 第46页 |
| ·润湿性测定 | 第46页 |
| ·灰份和硅含量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 ·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条件下的芦苇形态 | 第46-47页 |
| ·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对芦苇润湿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不同蒸汽爆破处理条件对芦苇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竹材 | 第50-55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扫描电镜 | 第51页 |
| ·红外光谱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 ·蒸汽爆破处理后竹纤维形态 | 第51-53页 |
| ·蒸汽爆破处理后竹纤维表面微观形态 | 第53-54页 |
| ·蒸汽爆破处理后竹纤维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蒸汽爆破处理纤维应用实例 | 第60-62页 |
| ·竹纤维无胶板制备 | 第60页 |
| ·蒸汽爆破处理竹纤维无胶板性能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