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一、绪论 | 第7-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8页 |
1. 文献资料法 | 第8页 |
2. 比较分析法 | 第8页 |
3. 归纳总结法 | 第8页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1. 城乡一体化 | 第9页 |
2. 青年农民 | 第9页 |
3. 文化、传统文化 | 第9-10页 |
4. 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 | 第10页 |
(四) 研究的动态与创新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页 |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 第12-16页 |
(一) 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 第12-15页 |
1. 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第12-13页 |
2. 培养青年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 第13页 |
3. 增强青年农民的文化认同感 | 第13-15页 |
(二) 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1. 青年农民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5页 |
2.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 第15-16页 |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16页 |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6-22页 |
(一) 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显性问题 | 第16-18页 |
1. 政府教育主体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 第16-17页 |
2. 社会教育主体的氛围影响不明显 | 第17-18页 |
3. 青年农民客体对传统文化不重视 | 第18页 |
(二) 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隐性问题 | 第18-20页 |
1. 传统文化教育中核心内容的淡化 | 第18-19页 |
2. 传统文化教育中经典内容的缺失 | 第19页 |
3. 传统文化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僵化 | 第19-20页 |
(三)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1. 传统文化教育中消极因素的作用 | 第20页 |
2. 青年农民受到“强势文化”影响 | 第20-21页 |
3. 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整体保护规划 | 第21-22页 |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探究 | 第22-33页 |
(一) 完善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 | 第22-24页 |
1. 健全服务型政府职能 | 第22-23页 |
2.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23页 |
3. 激发青年农民的兴趣 | 第23-24页 |
(二) 改革青年农民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 第24-28页 |
1. 筛选传统文化,摒弃老旧 | 第24-26页 |
2. 坚持灵活掌握,弘扬精髓 | 第26-27页 |
3. 秉承与时俱进,传创共举 | 第27-28页 |
(三) 创新城乡一体化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 | 第28-31页 |
1. 优化农村家庭文化教育 | 第28-29页 |
2. 加速社区传统文化教育 | 第29-30页 |
3. 完善媒体传统文化教育 | 第30-31页 |
(四) 强化城乡一体化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 | 第31-33页 |
1. 制定传统文化保护的长远规划 | 第31-32页 |
2. 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良性发展 | 第32页 |
3. 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持续繁荣 | 第32-33页 |
五、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Abstract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