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6页 |
1 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12-13页 |
·定量蛋白质组学简介 | 第12页 |
·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12页 |
·基于凝胶的定量蛋白质组学 | 第12-13页 |
2 人工选择与猪产仔数性状 | 第13-16页 |
·人工选择的印记 | 第14页 |
·猪产仔数性状及候选基因 | 第14-16页 |
3 自噬 | 第16-25页 |
·自噬的过程及底物 | 第17-19页 |
·自噬体膜的来源 | 第19-21页 |
·自噬在哺乳动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1-25页 |
4 TCTP与生长调控 | 第25-29页 |
·TCTP蛋白结构 | 第25-26页 |
·TCTP的生物学功能 | 第26-29页 |
5 VHL与肿瘤发生 | 第29-35页 |
·依赖HIF的VHL缺陷性肿瘤发生 | 第30-32页 |
·不依赖HIF的VHL缺陷性肿瘤发生 | 第32-35页 |
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家猪与野猪卵巢差异表达蛋白 | 第36-57页 |
1 引言 | 第36-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猪卵巢样品的收集 | 第37页 |
·蛋白的抽提 | 第37页 |
·蛋白质的染料标记 | 第37页 |
·2-D DIGE | 第37-38页 |
·DIGE图像分析 | 第38页 |
·胶内酶解 | 第38页 |
·质谱分析 | 第38-39页 |
·半定量PCR分析 | 第39-40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0-4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1-52页 |
·猪卵巢总蛋白的2D-DIGE及其分析 | 第41-45页 |
·胶内酶解以及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 第45-50页 |
·蛋白质的分类 | 第50页 |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验证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6页 |
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TCTP在自噬过程中的作用 | 第57-81页 |
1 引言 | 第57-5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9-65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常用试剂及来源 | 第59页 |
·抗体 | 第59页 |
·载体构建 | 第59-60页 |
·细胞培养 | 第60-61页 |
·动物细胞的瞬时转染 | 第61页 |
·慢病毒转染 | 第61-62页 |
·细胞蛋白质的提取及核质分离 | 第62页 |
·SDS-PAGE | 第62-63页 |
·Western杂交 | 第63-64页 |
·miRNA干涉及其稳转细胞系的建立 | 第64页 |
·免疫荧光分析 | 第64-65页 |
·颗粒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65页 |
·细胞增殖分析 | 第6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5-78页 |
·卵巢内TCTP主要表达在颗粒细胞质以及分泌到卵泡液 | 第65-67页 |
·TCTP的下调抑制细胞生长 | 第67-68页 |
·TCTP通过HIF1上调PGK1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生长 | 第68页 |
·卵巢内细胞自噬主要发生在颗粒细胞 | 第68-71页 |
·细胞核膜参与核自噬体的形成 | 第71-73页 |
·TCTP促进缺氧诱导的细胞自噬 | 第73-75页 |
·TCTP通过AMPK-ULK1通路调节细胞自噬 | 第75-78页 |
4 讨论 | 第78-80页 |
5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TCTP通过结合VHL调节HIF1活性 | 第81-101页 |
1 引言 | 第81-8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2-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2页 |
·抗体 | 第82页 |
·总RNA和质粒的提取以及细胞的转染等 | 第82-83页 |
·cDNA模板的制备 | 第83页 |
·载体的构建 | 第83-85页 |
·细胞培养及蛋白质的提取 | 第85页 |
·SDS-PAGE及Western杂交 | 第85-86页 |
·实时定量PCR反应 | 第86页 |
·荧光素酶活性的测定 | 第86页 |
·miRNA干涉及其稳转细胞系的建立 | 第86-87页 |
·GST pull-down | 第87页 |
·免疫共沉淀(Co-IP) | 第87页 |
·细胞中检测蛋白的泛素化 | 第87-88页 |
·放线菌酮追踪检测 | 第88页 |
·共定位分析 | 第8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8-97页 |
·TCTP上调HIF1的转录激活活性 | 第88-90页 |
·TCTP与VHL相互作用 | 第90-92页 |
·TCTP与HIF1 α竞争结合于VHL的β结构域 | 第92-94页 |
·TCTP降低VHL蛋白稳定性 | 第94-97页 |
4 讨论 | 第97-99页 |
5 小结 | 第99-101页 |
研究总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4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4-11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