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明辽东地区海防聚落工程体系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言第9-15页
   ·选题的背景第9页
   ·研究现状第9-11页
     ·防御性聚落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明清海防军事聚落研究现状第10页
     ·辽东地区海防军事工程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相关文献史料的搜集与分析第11页
     ·实地调研与史料搜集相结合第11页
     ·共时性防御工程比较与历时性海防工程比较第11-12页
     ·多学科交叉研究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理清辽东海防工程防御层次体系,加深对于辽东海防的认识和理解第12页
     ·明朝辽东海防工程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是海防工程军事聚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2页
     ·辽东海防工程防御体系与军事聚落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于辽东在明代海防体系中作用的理解第12-13页
     ·对于海防体系与军事聚落保护的策略指导意义第13-14页
   ·体系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明辽东地区海防工程建设背景综述第15-26页
   ·全国海防军事工程发展概述第15-22页
     ·明以前中国地方性的海上防御第15-16页
     ·明朝完整海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第16-22页
       ·明朝面临的海上威胁和明廷的海禁政策第16-17页
       ·明朝的海防思想和海防水军建置第17-18页
       ·全国海防卫所及海防工程建设发展过程第18-22页
   ·辽东地区海防背景第22-25页
     ·辽东地区明以前海防发展情况第22-23页
     ·辽东地区海防地理环境第23-25页
       ·辽东地区总体地理环境第23页
       ·明辽东镇边防地理形势第23-24页
       ·辽东镇海防海运地理形势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明辽东海防体系时空分布特征第26-41页
   ·明辽东军事制度变迁与海防军事聚落的组成第26-30页
     ·明辽东镇陆海防军事制度的建立第26-27页
     ·辽东镇独有的陆、海防军事聚落体系第27-28页
     ·辽东镇海防军事聚落组成因子的确定第28-30页
   ·明辽东地区海防体系的时间分布特征第30-33页
     ·海防军事聚落的修筑时间第30-32页
     ·海防军事聚落修筑的阶段性及区域性特点第32-33页
   ·海防军事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3-40页
     ·以点控线——高效的平面防御第33-35页
     ·高山到平地——立体化的竖向防御第35-36页
     ·海岛到陆地——层次化的纵深防御第36-37页
     ·烽台墩架及驿站驿路——海防信息系统第37-40页
       ·边台及路台——海防信息系统感受器第37-38页
       ·驿路及驿站——海防信息系统传导神经第38-39页
       ·屯兵军堡——海防信息系统效应器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辽东海防军事聚落系统的比较研究第41-61页
   ·明辽东海防军事聚落与长城军事聚落比较研究第41-49页
     ·防御工事的层级对比——全线设防与重点防御第41-43页
       ·长城防御军事聚落的分布层级第41-42页
       ·海防军事聚落分布的层级第42页
       ·海防聚落的层级简化及原因分析第42-43页
     ·聚落的选址布局对比——密度及高程差异第43-46页
       ·长城军事聚落的选址布局特点第43-44页
       ·海防军事聚落的选址布局特点第44-45页
       ·海防聚落的低密度、低高程与多类选址第45-46页
     ·城堡的规模形制对比——规格严整与相对自由第46-49页
       ·长城军事聚落的规模及形制概况第47页
       ·海防军事聚落的形制与规模第47-48页
       ·海防聚落规格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第48-49页
   ·明辽东海防工程与海运关系探析第49-56页
     ·明朝辽东地区规模空前的海运活动第50-53页
       ·明辽东大规模海运的发生和发展第50-51页
       ·明前期苏州、山东两省到辽东之间发达的海运第51-52页
       ·辽东地区海河联运线路概览第52-53页
     ·海运系统与城池选址布局第53-55页
       ·重要海运节点城——旅顺及其他河口城池第53-54页
       ·近岸海岛储粮城——觉华岛城与笔架山城第54-55页
       ·陆上储粮城的设置——海防五城第55页
     ·海运仓储的需要与城池形制及城内建筑第55-56页
   ·明清辽东海防军事聚落与海防工程比较研究第56-60页
     ·清朝辽东海防军事聚落——水师营第56-58页
     ·清朝辽东海防工程——海防炮台第58-59页
     ·明清海防军事聚落与海防工程对比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明清辽东海防工程、建筑空间特征与遗产保护和展示第61-79页
   ·明海防卫城代表——盖州卫城第61-67页
     ·盖州卫城历史沿革第61-62页
     ·盖州卫城规制与空间特征第62-63页
     ·盖州卫城的建筑特色第63-65页
   玄贞观第64-65页
   钟鼓楼第65页
     ·盖州卫城与铁岭卫城空间建筑特征比较第65-67页
   ·清海防炮台遗存——营口西炮台第67-71页
     ·炮台修筑的历史过程第67-68页
     ·炮台格局与空间防御性特征第68-70页
     ·炮台筑造的手法特点第70-71页
   ·明清辽东海防工程的遗产保护第71-78页
     ·军事聚落及城内建筑的保存展示现状第71-74页
     ·海防工程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需解决的问题第74-76页
       ·平衡“保护”与“展示”第74-75页
       ·平衡“新”与“旧”第75页
       ·平衡“保护”与“发展”第75-76页
     ·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法的思考与建议第76-78页
       ·加强对辽东明清海防工程的整体性认识第76页
       ·依遗产特点进行分类保护或修复第76-77页
       ·以尊重历史为前提的多样性展示手段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附录第83-89页
 附录一 辽东海防典籍整理第83-88页
 附录二 调研获得资料目录第88-8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空间形态与情感体验的研究
下一篇:分形海岸线数学模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