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珠峰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5页
     ·选题背景第10-13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3页
     ·科学考察简史第15-17页
     ·珠峰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进展第17-18页
     ·旅游地学研究进展第18-20页
     ·承载力研究进展第20-23页
   ·依托项目、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3-26页
     ·论文研究依托项目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第26-28页
     ·主要成果第26-27页
     ·创新点第27-28页
第2章 珠峰自然保护区概况第28-42页
   ·区位条件第28-30页
   ·自然条件第30-39页
   ·社会人文环境第39-42页
第3章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质背景研究第42-62页
   ·构造背景第42-46页
     ·大地构造概况第42-43页
     ·区域构造第43-46页
   ·地层系统第46-55页
     ·地层第46-52页
     ·地层岩性第52-55页
   ·第四纪地质与古气候第55-62页
第4章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学景观资源系统第62-90页
   ·地学旅游景观资源厘定第62-63页
   ·地学景观资源级别划分第63-66页
   ·地学景观资源系统类型及特征第66-78页
     ·拉轨岗日地学景观体系域(A1)第66-69页
     ·北喜马拉雅地学景观体系域(A2)第69-73页
     ·高喜马拉雅地学景观体系域(A3)第73-78页
   ·配套人文景观体系第78-85页
   ·景观资源特色与开发评价第85-90页
     ·景观资源特色第85-86页
     ·地学景观资源评价第86-90页
第5章 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成因研究第90-114页
   ·成景环境分析第90-104页
   ·成景过程第104-109页
     ·成景地层形成阶段第105-108页
     ·山谷定型阶段第108页
     ·构造抬升阶段第108-109页
   ·景观成因演化与形成机理第109-114页
第6章 珠峰自然保护区旅游承载力研究第114-136页
   ·旅游空间分析第114-125页
     ·北坡区域旅游空间分析第114-115页
     ·南坡区域旅游空间分析第115-125页
   ·旅游承载力测算第125-127页
   ·保护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第127-136页
第7章 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第136-147页
   ·旅游业发展分析第136-138页
     ·旅游业现状第136-137页
     ·旅游产品分类第137-138页
   ·旅游开发模式第138-142页
     ·开发原则第138-139页
     ·高原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第139-141页
     ·探险旅游开发模式第141页
     ·朝圣旅游开发模式第141-142页
   ·旅游业对环境影响评估第142-147页
     ·指导原则第142页
     ·环境影响评估第142-147页
结论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用户体验的社交网络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人人网为例
下一篇:塔里木盆地深层寒武系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