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英雄”肖邦--以作品28号为例浅析《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的音乐性格和色彩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 研究主体及概况 | 第11-14页 |
二、 研究成果与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奏曲概述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前奏曲的定义和起源 | 第16页 |
第二节 前奏曲的发展和成熟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概述 | 第17-19页 |
第四节 二十四首前奏曲在其作品中的地位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肖邦OP.28前奏曲在艺术上的性格特征 | 第20-44页 |
第一节 肖邦作品中的民族性 | 第20-30页 |
一、 创作的时代背景 | 第20-21页 |
二、 波兰民族音乐风格对肖邦创作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三、 肖邦前奏曲中的民族形象 | 第22-30页 |
第二节 肖邦的作品中的悲情色彩 | 第30-44页 |
一、 前奏曲的创作环境 | 第30页 |
二、 悲情特点概述 | 第30-32页 |
三、 调式调性中的悲情色彩 | 第32-41页 |
四、 肖邦和主题“葬礼”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前奏曲的音乐表现手法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和声中的内在联系 | 第44-45页 |
第二节 音色中的民族气质 | 第45-48页 |
一、 《降b小调前奏曲》(OP.28NO.16) | 第45-46页 |
二、 《f小调前奏曲》(OP.28NO.18) | 第46-47页 |
三、 《d小调前奏曲》(OP.28NO.24)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织体中的悲情色彩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关于前奏曲的社会意义初探及精神价值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