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2-3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29页 |
·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简述 | 第17-20页 |
·出版公司治理结构研究评述 | 第20-29页 |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9-33页 |
·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31-33页 |
2 出版企业现代治理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4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3-36页 |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33页 |
·出版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33-34页 |
·现代治理结构对出版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 | 第34-36页 |
·政府管制理论 | 第36-40页 |
·政府管制理论概述 | 第36-37页 |
·政府管制失效及出版管制的低效 | 第37-38页 |
·现代治理结构对政府管制的部分替代 | 第38-40页 |
·现代产权理论 | 第40-42页 |
·现代产权理论概述 | 第40-41页 |
·出版企业产权不明晰 | 第41页 |
·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出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 | 第41-42页 |
·双重效益兼顾理论 | 第42-45页 |
·双重效益兼顾理论概述 | 第42页 |
·出版企业的效益缺失问题 | 第42-43页 |
·双重效益兼顾理论对出版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 | 第43-45页 |
3 我国出版企业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 | 第45-61页 |
·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 第45-50页 |
·准备阶段(1992-1995) | 第45-46页 |
·起步阶段(1996-2002) | 第46-48页 |
·整体推进阶段(2003年至今) | 第48-50页 |
·我国出版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 | 第50-53页 |
·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型治理模式 | 第50-51页 |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半行政型治理模式 | 第51-52页 |
·集团化时期事业型治理模式 | 第52-53页 |
·转制背景下我国出版企业现行治理结构及其弊端分析 | 第53-61页 |
·我国出版企业现行治理结构 | 第53-54页 |
·出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 | 第54-58页 |
·出版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弊端 | 第58-61页 |
4 转制背景下重塑出版市场主体地位 | 第61-82页 |
·出版产业发展的体制保障: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61-62页 |
·重塑市场主体的制度基础:建立出版现代产权制度 | 第62-67页 |
·建立出版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 第63-64页 |
·通过授权经营明晰出版产权 | 第64-66页 |
·创新出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第66-67页 |
·重塑市场主体的路径选择:转企、改制、上市 | 第67-73页 |
·转企:由事业单位转为国有独资公司 | 第67-70页 |
·改制:由国有独资公司改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 第70-72页 |
·上市: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 第72-73页 |
·案例分析:出版类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比较分析 | 第73-82页 |
·样本选择依据及上市公司概况 | 第74-75页 |
·三家上市公司选择的上市途径 | 第75-76页 |
·三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 | 第76-80页 |
·案例总结 | 第80-82页 |
5 出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 | 第82-112页 |
·当前我国出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状 | 第82-85页 |
·构建中国特色的出版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 第85-103页 |
·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劳资关系 | 第85-90页 |
·健全现代出版企业“三会四权”制 | 第90-94页 |
·完善内部信息披露机制 | 第94-95页 |
·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 | 第95-101页 |
·正确处理“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 第101-103页 |
·建立“黄金股”制度 | 第103页 |
·出版集团母子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103-106页 |
·我国出版集团母子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 第103-105页 |
·健全出版集团母子公司治理结构 | 第105-106页 |
·上市出版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 | 第106-112页 |
·IPO上市审核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 | 第106-108页 |
·拟上市出版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策略 | 第108-110页 |
·出版企业上市后的公司治理 | 第110-112页 |
6 出版企业外部治理机制创新 | 第112-129页 |
·党和政府的管制 | 第112-115页 |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 第113-114页 |
·规范出版执法工作 | 第114页 |
·采取多种管制方式 | 第114-115页 |
·市场的监控和奖惩 | 第115-120页 |
·产品市场的治理 | 第115-117页 |
·经理人市场的治理 | 第117-118页 |
·资本市场的治理 | 第118-120页 |
·行业协会的控制 | 第120-125页 |
·中外出版行业协会比较 | 第120-124页 |
·我国出版行业协会的角色 | 第124-125页 |
·社会的控制 | 第125-129页 |
·社会公众及中间组织的治理 | 第125-126页 |
·社会文化的治理 | 第126-129页 |
7 案例分析:辽宁出版集团 | 第129-137页 |
·辽宁出版集团简介 | 第129页 |
·辽宁出版集团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 第129-131页 |
·辽宁出版集团的治理结构分析 | 第131-136页 |
·法人治理结构 | 第131-132页 |
·建立平衡的母子公司体制 | 第132-133页 |
·股份公司规范的独立运营 | 第133-134页 |
·建设激励机制 | 第134页 |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 第134-135页 |
·形成内部监督机制 | 第135-136页 |
·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36-137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本文结论 | 第137-138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138-140页 |
·研究不足 | 第138页 |
·展望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后记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