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中国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基于政治干预行为的视角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30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7-24页
  一、研究背景第17-23页
  二、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4-28页
  一、研究目标第24页
  二、研究内容第24-26页
  三、论文的逻辑框架第26-27页
  四、技术路线图第27-28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28-30页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第28页
  二、论文的创新点第28-30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和述评第30-64页
 第一节 政党组织的相关理论第30-38页
  一、政党理论第30-31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31-33页
  三、政治干预理论第33-38页
 第二节 政治干预的成本第38-43页
  一、管理者代理成本第39-40页
  二、政治目标第40-41页
  三、腐败第41-43页
 第三节 政治干预的研究现状第43-53页
  一、政治干预动机研究第43-45页
  二、政治干预路径研究第45-51页
  三、政治干预后果研究第51-53页
 第四节 政党与经济、企业的关系研究第53-60页
  一、国外关于政党与经济、企业关系的相关研究第53-57页
  二、国内关于政党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研究第57-58页
  三、党组织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第58-60页
 第五节 文献评析第60-64页
第三章 我国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第64-82页
 第一节 我国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第64-71页
  一、起步阶段(1978-1984)第65-66页
  二、确立阶段(1984-1992)第66-67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3-2001)第67-69页
  四、深入探讨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阶段(2001.11至今)第69-71页
 第二节 党委会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容与方式第71-77页
  一、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决策第71-73页
  二、参与决策第73-77页
 第三节 目前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第77-82页
  一、党委会与董事会之间发生冲突第78-79页
  二、“新三会”与“老三会”关系的争论第79-80页
  三、公司人员双重身份的角色冲突第80-82页
第四章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行为与效果的理论分析第82-98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框架第82-85页
 第二节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高管薪酬契约第85-91页
  一、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与代理问题第86-88页
  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契约第88-91页
 第三节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政治干预成本的影响第91-93页
  一、党组织的政治干预动机第91-92页
  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与冗余雇员第92-93页
 第四节 党组织的治理效应与价值效应第93-98页
  一、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治理效应分析第93-96页
  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效应分析第96-98页
第五章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高管薪酬的实证检验第98-125页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98-100页
 第二节 研究设计第100-105页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00页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第100-105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105-125页
  一、描述性统计第105-107页
  二、回归结果分析第107-125页
第六章 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政治成本的影响研究第125-136页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25-126页
 第二节 研究设计第126-129页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26-127页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第127-129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129-136页
  一、描述性统计第129-131页
  二、回归结果分析第131-136页
第七章 党组织的治理效应和价值效应研究第136-151页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136-137页
 第二节 研究设计第137-140页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37页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第137-140页
 第三节 实证分析第140-151页
  一、公司治理指数的拟合第140页
  二、描述性统计第140-141页
  三、回归结果分析第141-151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51-155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151-153页
  一、研究结论第151-152页
  二、政策建议第152-153页
 第二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153-155页
  一、研究局限第153页
  二、研究展望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防诈骗与信用卡违约机率模型发展之研究--以台湾金融市场为例
下一篇:政府采购制度创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