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银行端部分 | 第12-13页 |
·客户端部分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四节 消费金融之相关研究文献 | 第19-33页 |
·信用模型 | 第19-24页 |
·效率与诈骗防治 | 第24-27页 |
·消费金融倾向 | 第27-29页 |
·消费金融市场战略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台湾金融发展综述与诈骗犯罪学的基本理论 | 第33-64页 |
第一节 台湾金融发展综述 | 第33-57页 |
·无中生有的年代(1949年-1960年) | 第33-41页 |
·挑战巅峰的年代(1961年-1989年) | 第41-48页 |
·改革开放与金融战国的时代(1990年---现在) | 第48-57页 |
第二节 诈骗犯罪的基本理论 | 第57-64页 |
·古典犯罪学理论 | 第60页 |
·犯罪心理学理论 | 第60-61页 |
·控制理论 | 第61-64页 |
第三章 消费金融的特性与现况 | 第64-99页 |
第一节 消费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 第64-68页 |
·消费金融的定义 | 第64-65页 |
·消费金融的特征 | 第65页 |
·消费金融之发展 | 第65-68页 |
·初期发展阶段(1940年----1980年) | 第65-66页 |
·成长发展阶段(1980年-1990年) | 第66页 |
·竞争发展阶段(1990年-2010年) | 第66-67页 |
·消费金融业务未来之趋势(2010年后)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影响消费金融的因素 | 第68-69页 |
第三节 消费金融的竞争环境分析 | 第69-71页 |
第四节 信用卡风险与信用评级 | 第71-72页 |
第五节 常见的消费金融诈骗案件与防治 | 第72-99页 |
·房屋贷款诈骗案例 | 第72-79页 |
·信用卡的业务发展与相关诈欺类型 | 第79-90页 |
·小额信用贷款诈骗案例 | 第90-94页 |
·汽车贷款的申贷与诈骗案例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四章 银行绩效模型与信用评级模型 | 第99-118页 |
第一节 银行绩效模型与授信政策 | 第99-111页 |
·授信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 第99-100页 |
·授信政策之订定 | 第100-109页 |
·授信规范之修订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信用评级模型 | 第111-118页 |
·信用评级模型简介 | 第111-114页 |
·使用信用评分的时机 | 第114-115页 |
·评分的效能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研究方法之模式设定与估计之结果 | 第118-128页 |
第一节 Logit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的应用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资料来源及处理 | 第119-120页 |
第三节 违约结果分析 | 第120-124页 |
·性别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0-121页 |
·年龄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1页 |
·学历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1-122页 |
·婚姻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2页 |
·职称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2-123页 |
·行业别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3页 |
·往来途径与违约之间的交叉分析 | 第123-124页 |
第四节 Logit回归 | 第124-128页 |
·Logit回归 | 第124-125页 |
·样本t检定 | 第125-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8-137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政策性建议 | 第131-135页 |
·发行专为女性使用的信用卡 | 第131-132页 |
·发行顶级信用卡 | 第132-133页 |
·与企业发行认同卡 | 第133页 |
·信用卡业务需要组织创新 | 第133-135页 |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致谢 | 第147-1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