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纤维素的发酵生产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细菌纤维素的定义及特点 | 第12-14页 |
| ·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 第14-16页 |
|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食品方面 | 第17页 |
| ·造纸方面 | 第17页 |
| ·生物医药材料方面 | 第17-18页 |
| ·燃料电池方面 | 第18页 |
| ·其他应用 | 第18页 |
| ·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方法 | 第18-22页 |
| ·细菌纤维素产生菌的选育 | 第19-20页 |
| ·从天然资源中筛选细菌纤维素产生菌 | 第19-20页 |
| ·利用诱变及基因方法改造细菌纤维素产生菌 | 第20页 |
| ·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设备以及工艺技术的研究 | 第20-21页 |
| ·细菌纤维素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1-22页 |
| ·细菌纤维素改性与表面修饰研究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立题背景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细菌纤维素的静态发酵 | 第25-33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菌体的活化与分离纯化 | 第26页 |
| ·培养方法 | 第26-27页 |
| ·细菌纤维素的提取和处理方法 | 第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发酵液 pH 值的测定 | 第27页 |
| ·菌体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细菌纤维素膜的干燥方法 | 第27页 |
| ·细菌纤维素产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 ·种子培养时间(种龄)的影响 | 第28页 |
|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 第29-30页 |
| ·初始 pH 值对发酵的影响 | 第30页 |
| ·发酵周期对发酵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3章 细菌纤维素膜的性能研究 | 第33-47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3-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33-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 ·培养方法 | 第35页 |
| ·细菌纤维素的提取和处理方法 | 第35页 |
| ·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 ·细菌纤维素膜的干燥方法 | 第35页 |
| ·扫描电镜 SEM 观察细菌纤维素干膜的形貌 | 第35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 | 第35-36页 |
| ·孔隙率测定方法 | 第36页 |
| ·持水性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细菌纤维素干膜孔隙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7-38页 |
| ·细菌纤维素膜抑菌性的测定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细菌纤维素膜的表观形态特征 | 第38-40页 |
| ·细菌纤维素膜的形貌(SEM) | 第40-41页 |
| ·细菌纤维素的 AFM 照片 | 第41页 |
| ·干燥方式对细菌纤维素膜的持水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培养条件对纤维素膜孔隙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干燥方式对纤维素膜孔隙率的影响 | 第44页 |
| ·细菌纤维素膜抑菌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4章 细菌纤维素膜的应用研究 | 第47-59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7-49页 |
| ·实验菌株 | 第47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47-48页 |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 ·实验与分析方法 | 第49-53页 |
| ·植物乳酸菌的菌株活化和形态特征观察 | 第49-50页 |
| ·植物乳酸菌生长规律研究 | 第50页 |
| ·细菌纤维素载体的制备 | 第50-51页 |
| ·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51页 |
| ·游离菌体和固定化菌的制备 | 第51-52页 |
| ·游离菌体和固定化菌体耐受性对比试验 | 第52-53页 |
| ·耐酸性实验 | 第52页 |
| ·耐胆盐浓度实验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 ·菌株形态特征观察 | 第53-54页 |
| ·植物乳杆菌生长规律实验结果 | 第54页 |
| ·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耐酸性实验结果 | 第55页 |
| ·耐胆盐浓度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总结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