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兰州市F学校为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一、引言 | 第10-12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 二、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 | 第12-22页 |
| (一)心理学理论 | 第12页 |
| (二)泰勒原理 | 第12-14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4-22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22-29页 |
| (一) 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 (二) 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与社会适应目标的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2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五、兰州市城关区辅读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 第31-40页 |
| (一)F 学校简介 | 第31页 |
| (二)F 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 第31-40页 |
| 六、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 第40-43页 |
| (一)学校本身的优势 | 第40页 |
|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 | 第40-42页 |
| (三)以单元统整课为主的评价方式 | 第42-43页 |
| 七、智障儿童社会适应性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 第43-50页 |
| (一)对智障儿童社会适应目标的重新审视 | 第43-45页 |
| (二)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 第45-46页 |
| (三)重视家长的作用和创建良好的社区环境 | 第46页 |
| (四)将个别化教育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中 | 第46-47页 |
| (五)分析本校现实状况,编写校本教材 | 第47-48页 |
| (六)争取普校和专家的支持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58页 |
| 附录一:教师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 附录二:个别教育计划表 | 第55-56页 |
| 附录三:辅读学校作息时间表 | 第56-57页 |
| 附录四:课程表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