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论文--工业设计论文--产品设计论文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目录第1-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3-14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一)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地域特色研究第16-17页
   2.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 实地调查法第17页
   2. 文献法第17页
   3. 系统分析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及其相关的内容第18-28页
 一、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第18页
 二、旅游纪念品的分类第18-20页
  (一) 泛地域类旅游纪念品第18-19页
  (二) 表层地域类旅游纪念品第19页
  (三) 深层地域类旅游纪念品第19-20页
 三、旅游纪念品的特征第20-22页
  (一) 文化性第20页
  (二) 纪念性第20-21页
  (三) 民族性第21页
  (四) 地方性第21页
  (五) 艺术性第21页
  (六) 便携性第21-22页
 四、旅游纪念品的类型第22-24页
  (一) 书画纪念品第22页
  (二) 编制纪念品第22页
  (三) 刺绣和印染纪念品第22-23页
  (四) 竹木纪念品第23页
  (五) 雕刻纪念品第23页
  (六) 泥塑纪念品第23-24页
  (七) 玻璃纪念品第24页
  (八) 陶瓷纪念品第24页
  (九) 特种金属纪念品第24页
 五、旅游纪念品的原则第24-28页
  (一) 造型美第24-25页
  (二) 材质美第25页
  (三) 色彩美第25-26页
  (四) 装饰美第26-27页
  (五) 工艺美第27页
  (六) 时尚美第27-28页
第三章 洛阳文化和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第28-35页
 一、洛阳文化第28-33页
  (一) 佛教文化第28页
  (二) 唐三彩文化第28-29页
  (三) 石窟文化第29页
  (四) 牡丹文化第29-33页
   1. 形第30页
   2. 色第30-31页
   3. 意第31-32页
   4. 食第32-33页
 二、洛阳文化与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相融合的意义第33-35页
  (一) 展示和传播洛阳的地域文化第33页
  (二) 是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创作的源泉第33-34页
  (三) 提升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附加值第34-35页
第四章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分析研究第35-41页
 一、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现状第35-36页
 二、洛阳牡丹文化节调查问卷第36-37页
 三、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第37-41页
  (一) 地域文化运用不准确第37-38页
  (二) 忽略品牌形象塑造第38-39页
  (三) 市场把握不足,缺少统一管理机制且销售人员素质不高第39页
  (四) 功能性不强,设计理念陈旧,时尚型在设计中体现不足第39-40页
  (五) 携带不便,产品价格安排不合理并且质量普遍不高第40-41页
第五章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第41-49页
 一、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第41-42页
  (一) 纪念第41页
  (二) 馈赠礼品第41-42页
 二、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的具体设计应用方法第42-49页
  (一) 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第42-45页
   1.佛文化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中的研究第43页
   2.石窟文化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中的研究第43页
   3.唐三彩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研究第43-44页
   4.牡丹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研究第44-45页
  (二) 原创环保第45页
  (三) 产品造型创新第45-46页
   1. 从某种风格中找到借鉴第46页
   2. 从产品结构上创新第46页
  (四) 材质第46-47页
  (五) 工艺与技术革新第47页
  (六) 产品色彩第47页
  (七) 包装设计第47页
  (八) 便携性第47-48页
  (九) 宣传第48-49页
第六章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包装的可行性探索第49-53页
 一、包装的目的第49-50页
  (一) 保护旅游纪念品第49-50页
  (二) 美化和宣传旅游纪念品第50页
 二、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包装规划第50-53页
  (一) 小、简、美包装第50-51页
  (二) 组合包装第51页
  (三) 级别化包装第51-52页
  (四) 绿色包装第52-53页
第七章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案第53-57页
 一、牡丹酒设计第53-54页
 二、伞具设计第54-55页
 三、牡丹饼包装设计第55-56页
 四、牡丹茶包装设计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注释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一、论文类第62-63页
附录B (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纪念品问卷调查)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电子加工行业产生的混合废酸中回收乙酸的方法和机理研究
下一篇:煤矿机械企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及维护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