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废液中乙酸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酯化法 | 第13页 |
·吸附法 | 第13-14页 |
·精馏法 | 第14-16页 |
·膜分离法 | 第16-18页 |
·萃取法 | 第18-20页 |
·联用技术 | 第20页 |
·乙酸回收方法的对比 | 第20-21页 |
·萃取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液滴法 | 第21-22页 |
·高速搅拌法 | 第22-24页 |
·恒界面池法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来源、目的和内容 | 第25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7-40页 |
·混合废酸组分 | 第27页 |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络合萃取实验步骤 | 第29页 |
·TBP 萃取 HAc 和 HNO_3动力学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部分中和预处理/蒸馏实验步骤 | 第31-33页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3-40页 |
·双指示剂酸度测定方法 | 第33-34页 |
·氟离子浓度测定 | 第34-35页 |
·氯离子浓度测定 | 第35-36页 |
·TP 浓度测定 | 第36-37页 |
·TN 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TC 浓度测定 | 第38-39页 |
·微量氟离子、氯离子浓度的测定 | 第39-40页 |
第3章 混酸中乙酸的络合萃取工艺研究 | 第40-46页 |
·络合萃取乙酸的实验研究 | 第40-45页 |
·振荡时间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萃取温度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相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TBP 与煤油配比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3页 |
·萃取级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3-45页 |
·萃取剂再生实验研究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第4章 乙酸-硝酸体系中乙酸和硝酸的萃取动力学 | 第46-55页 |
·搅拌转速对萃取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两相接触面积对萃取速率的影响 | 第48页 |
·水相中 HAC 的初始浓度对 HAC 和 HNO_3萃取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水相中 HNO_3的初始浓度对 HAC和 HNO_3萃取速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HAC-HNO_3体系中 HAC的萃取动力学方程 | 第50-52页 |
·HAC-HNO_3体系中 HNO_3的萃取动力学方程 | 第52-53页 |
·混合废酸原液中乙酸和硝酸的萃取速率测定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部分中和预处理/蒸馏回收乙酸的研究 | 第55-65页 |
·混合废酸原液的蒸馏实验 | 第55-57页 |
·部分中和预处理过程 | 第57页 |
·常压蒸馏过程 | 第57-60页 |
·不同种类的碱和碱投加量对乙酸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油浴温度对乙酸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蒸馏时间对乙酸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60页 |
·部分中和预处理/常压蒸馏联用法适用范围 | 第60-62页 |
·乙酸初始浓度对乙酸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61页 |
·硝酸初始浓度对乙酸回收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两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及乙酸回收效果的对比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