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一、FDI的贸易效应有关研究 | 第16-18页 |
二、FDI的国际收支效应的有关研究 | 第18-20页 |
三、经常项目与外部经济失衡的有关研究 | 第20-21页 |
四、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可持续性的有关研究 | 第21-2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6-27页 |
一、创新点 | 第26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FDI、加工贸易与国际收支的基本理论回顾 | 第27-53页 |
第一节 FDI理论 | 第27-37页 |
一、有关FDI的理论 | 第27-36页 |
二、对FDI理论的简要评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加工贸易理论 | 第37-45页 |
一、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37-41页 |
二、产品内分工理论 | 第41-44页 |
三、对加工贸易理论的简要评析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 第45-51页 |
一、当代国际收支理论 | 第45-51页 |
二、对国际收支理论的简要评析 | 第5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FDI与中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 | 第53-82页 |
第一节 中国引进FDI的历程及FDI的结构特点 | 第54-64页 |
一、中国引进FDI的历程 | 第54-58页 |
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特点 | 第58-64页 |
第二节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动因 | 第64-68页 |
一、国际产业转移因素 | 第64-65页 |
二、宏观经济和外资政策因素 | 第65-66页 |
三、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因素 | 第66页 |
四、市场因素 | 第66-67页 |
五、基础设施因素 | 第67-68页 |
第三节 FDI对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贡献 | 第68-76页 |
一、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项目来源分析 | 第68-73页 |
二、FDI对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贡献率 | 第73页 |
三、有关弹性分析 | 第73-76页 |
第四节 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主要来源于FDI的机制 | 第76-80页 |
一、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导向 | 第76-77页 |
二、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 | 第77-78页 |
三、资金转移的便利性 | 第78-79页 |
四、对就业的贡献 | 第79-8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加工贸易与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 | 第82-107页 |
第一节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 第82-88页 |
一、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历程 | 第82-85页 |
二、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特点 | 第85-88页 |
第二节 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88-96页 |
一、主要的影响因素 | 第88-90页 |
二、模型及数据来源 | 第90-92页 |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有关解释 | 第92-95页 |
四、结论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加工贸易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 | 第96-102页 |
一、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 | 第96-100页 |
二、加工贸易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率 | 第100-101页 |
三、有关弹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第四节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的机制 | 第102-106页 |
一、货物贸易优势 | 第102-104页 |
二、核心技术制约 | 第104-105页 |
三、营销渠道缺乏 | 第105-106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五章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剖析 | 第107-131页 |
第一节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 | 第107-115页 |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 第107-110页 |
二、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与全球经济失衡 | 第110-112页 |
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实质 | 第112-115页 |
第二节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 | 第115-120页 |
一、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 | 第115-117页 |
二、全球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 第117-120页 |
第三节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120-129页 |
一、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分析 | 第120-121页 |
二、劳动力因素分析 | 第121-126页 |
三、资源环境因素分析 | 第126-12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第六章 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下中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对策建议 | 第131-142页 |
第一节 利用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 第131-133页 |
第二节 提高中国人力资本 | 第133-134页 |
第三节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 第134-136页 |
第四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第136-137页 |
第五节 外汇储备分级管理 | 第137-139页 |
第六节 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 第139-142页 |
结束语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155-156页 |
后记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