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 第14-21页 |
·“现代性”的概念与特点 | 第14-17页 |
·现代、现代主义、现代性的概念 | 第15-16页 |
·“现代性”的特点 | 第16-17页 |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与对“现代性”的批判 | 第17-21页 |
·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性的概念 | 第17-19页 |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1-30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 第21-23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 第23-25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观的影响 | 第25-27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论的影响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 | 第30-41页 |
·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 | 第30-33页 |
·哲学家的眼光——惊异感 | 第30-31页 |
·流浪者的思维——否定、批判,反正统性 | 第31-32页 |
·现代犬儒主义者的行为——不事构建的放荡越礼 | 第32-33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作用 | 第33-35页 |
·高等教育环境的变迁 | 第35-38页 |
·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身的特点 | 第38-41页 |
·拼贴范式 | 第38-39页 |
·反基础范式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 | 第41-52页 |
·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1-44页 |
·培养大学生独立精神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批判精神 | 第42-43页 |
·充分尊重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 | 第43-44页 |
·坚持一元化为指导、多种社会思潮并存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4-47页 |
·坚持一元化为指导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5-46页 |
·坚持多种社会思潮并存范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6-47页 |
·坚持以有限理性为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47-52页 |
·坚持有限理性的教育目的 | 第48-49页 |
·坚持有限理性的课程观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