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 绪论 | 第7-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 理论意义 | 第7页 |
2. 现实意义 | 第7-8页 |
(三) 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10页 |
1. 相关研究的学科方向 | 第8-9页 |
2. 相关研究课题 | 第9-10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8页 |
(一) 素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界定 | 第11-13页 |
1. 素质 | 第11页 |
2. 职业素质 | 第11-12页 |
3. 职业道德素质 | 第12-13页 |
(二) 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 第13-18页 |
1. 新闻专业的特点 | 第14-15页 |
2. 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 第15-17页 |
3. 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含义 | 第17-18页 |
三、 我国新闻行业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产生原因及消极后果 | 第18-27页 |
(一) 新闻行业外部环境层面 | 第18-22页 |
1. 经济利益的驱使,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职业责任感的弱化 | 第18-20页 |
2. 政治因素的介入,政治诟病干扰下的新闻公正失衡 | 第20-21页 |
3. 思想文化的冲击,文化霸权冲击下的新闻道德的偏离 | 第21-22页 |
(二) 新闻行业内部制度与组织层面 | 第22-25页 |
1. 管理制度的滞后,行业把关不严致使失实报道屡见不鲜 | 第23页 |
2. 监督制度的缺位,新闻道德水平下滑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 | 第23-24页 |
3. 法律制度不健全,纵容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发展和蔓延 | 第24-25页 |
4. 激励、问责制度缺乏,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选择偏差 | 第25页 |
(三) 新闻从业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层面 | 第25-27页 |
1. 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高低不一致使失实新闻的产生 | 第25-26页 |
2. 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教育机制缺乏必然影响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 第26-27页 |
四、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调查研究 | 第27-35页 |
(一)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调查报告 | 第27-32页 |
(二)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1.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和发展的外部不利因素 | 第32-33页 |
2.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和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 第33-35页 |
五、 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及相关建议 | 第35-4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培养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 第35-39页 |
1. 树立正确的新闻道德观 | 第35-37页 |
2. 坚定做“新闻人”的职业理想 | 第37-38页 |
3. 强化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教育 | 第38页 |
4. 培育新闻专业主义理念 | 第38-39页 |
(二) 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提高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相关建议 | 第39-45页 |
1.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强化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 第40-41页 |
2. 作为新闻行业的预备军,应重视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培养 | 第41-43页 |
3. 积极促进新闻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