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特色研究--基于案例的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 第12-14页 |
(一) 学校特色建设是转变学校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 | 第12-13页 |
(二) 学校特色是实现政府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 | 第13页 |
(三) 学校特色建设是顺应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 第13-14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学校特色 | 第14-15页 |
(二) 学校特色项目 | 第15页 |
(三) 特色学校 | 第15-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7-18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8-19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3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学校特色研究相关文献述评 | 第23-32页 |
一、国外学校特色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二、国内学校特色相关研究 | 第24-32页 |
(一) 关于学校特色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二) 学校特色的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三) 国内打造学校特色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第三章 学校特色典型案例分析 | 第32-49页 |
一、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 | 第32-37页 |
(一) 学校多元化课程平台 | 第32-34页 |
(二) 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34-35页 |
(三) 校本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37页 |
二、山东杜郎口中学 | 第37-41页 |
(一)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 第38-39页 |
(二) 教师业务论坛 | 第39-40页 |
(三) 管理制度创新 | 第40-41页 |
三、成都草堂小学 | 第41-44页 |
(一) 诗歌教学 | 第41-42页 |
(二) 管理机制变革 | 第42-43页 |
(三) 行为养成教育 | 第43-44页 |
四、上海柳营路小学 | 第44-49页 |
(一) 81个好习惯 | 第44-46页 |
(二) 适应性教育 | 第46-47页 |
(三) 分轨制作业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学校特色打造要素及实施途径分析 | 第49-69页 |
一、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引领者 | 第49-53页 |
(一) 办学理念要注重内涵发展 | 第50-51页 |
(二) 办学理念应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 第51-52页 |
(三) 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 | 第52-53页 |
二、管理:学校特色的机制保障 | 第53-55页 |
(一) 打造结构合理、教有专长的教师队伍 | 第53-54页 |
(二) 教师激励机制建设 | 第54-55页 |
三、课程开发和个性化教学:学校特色的实施依托 | 第55-61页 |
(一) 多元化课程开发 | 第56-58页 |
(二) 个性化教学 | 第58-61页 |
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特色的氛围保障 | 第61-67页 |
(一) 校园环境建设 | 第61-65页 |
(二) 良好的校风学风的培育 | 第65-66页 |
(三) 完善制度文化 | 第66-67页 |
五、学校与社区的伙伴关系:学校特色的外部支持 | 第67-69页 |
(一) 向社区寻求资源 | 第67-68页 |
(二) 与家长开展合作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 | 第69-79页 |
一、对各级政府的建议 | 第70-74页 |
(一) 制定相关政策法律 | 第71-72页 |
(二) 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 第72-73页 |
(三) 对学校的评价从单一走向多维 | 第73页 |
(四) 积极培育教育中介组织 | 第73-74页 |
二、对中小学校的建议 | 第74-79页 |
(一) 培育“学校特色”发展意识 | 第74-75页 |
(二) 挖掘提炼学校特色 | 第75-76页 |
(三) 保障学校特色的稳步推进 | 第76-77页 |
(四) 加强学校特色的巩固管理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附录 访谈提纲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