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在易合唱作品分析及表演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陆在易的合唱作品 | 第8-12页 |
第一节 陆在易合唱作品概述 | 第8-9页 |
第二节 陆在易合唱作品产生的背景 | 第9-10页 |
第三节 陆在易对中国合唱创作和发展的影响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陆在易的合唱创作风格 | 第12-14页 |
第一节 “阳光歌者”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忧患诗人” | 第13-14页 |
第三章 陆在易合唱作品的艺术特征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永恒的大爱情怀 | 第14页 |
第二节 音乐形象生动鲜明 | 第14-16页 |
第三节 雅俗共赏的美学理念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旋律清新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 第17-18页 |
第五节 题材来源于生活 | 第18页 |
第六节 衬词的运用 | 第18-21页 |
第七节 钢琴伴奏特征 | 第21-25页 |
第四章 陆在易经典合唱作品表演探究 | 第25-46页 |
第一节 《雨后彩虹》 | 第25-33页 |
一、作品的艺术处理 | 第25-28页 |
二、音准 | 第28-29页 |
三、速度的把握 | 第29-30页 |
四、吐字与咬字 | 第30-31页 |
五、指挥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祖国,慈祥的母亲》 | 第33-37页 |
一、演唱风格的把握 | 第33页 |
二、节奏 | 第33-34页 |
三、吐字与咬字 | 第34-35页 |
四、高潮的推进 | 第35-36页 |
五、全曲感情的把握 | 第36页 |
六、指挥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葡萄园夜曲》 | 第37-40页 |
一、作品的艺术处理 | 第37页 |
二、基本速度的把握 | 第37-38页 |
三、吐字与咬字 | 第38页 |
四、语气语调 | 第38-40页 |
五、指挥分析 | 第40页 |
第四节 《游子情思》 | 第40-46页 |
一、作品风格的把握 | 第40-43页 |
二、速度的把握 | 第43页 |
三、音乐中重音的安排 | 第43-44页 |
四、指挥分析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