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农村改革的变革路径考察--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1-12页
 二、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2-27页
  1. 关于家庭承包制改革的研究第12-14页
  2.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第14-18页
  3. 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研究第18-26页
  4. 关于农村改革的制度经济学研究第26-27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7-29页
  1. 研究思路第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二章 制度变迁理论第29-41页
 一、制度概述第29-31页
  1. 制度第29-30页
  2. 制度分类第30-31页
 二、制度变迁概述第31-33页
 三、制度的供求与制度的均衡性第33-35页
  1. 制度的供求第33-34页
  2. 制度的均衡性第34-35页
 四、制度变迁的主体与动力第35-37页
  1. 制度变迁的主体第35-36页
  2. 制度变迁的动力第36-37页
 五、制度变迁的方式第37-41页
  1. 渐进型制度变迁与激进型制度变迁第38页
  2.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第38-41页
第三章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与制度变迁第41-53页
 一、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制度背景第41-44页
  1. 土地改革运动第41-42页
  2. 农业合作化运动第42页
  3. 人民公社运动第42-43页
  4. 小结第43-44页
 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历程第44-46页
  1. “包产到户”三起三落第44-45页
  2. 家庭承包制改革的制度变迁历程第45页
  3. 家庭承包制改革引起的农村主要制度安排的变迁第45-46页
 三、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第46-48页
  1. 制度变迁主体:从农民到政府的互动第46-47页
  2. 制度变迁方式:从诱致性变迁向强制性变迁的转变第47-48页
  3. 制度变迁过程:由核心制度向外围制度的扩散第48页
 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成效和局限性第48-51页
  1.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成效第48-50页
  2.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局限性第50-51页
 五、总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农村税费改革与制度变迁第53-67页
 一、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的动因第53-57页
  1. 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第53-54页
  2. 农村税费改革变迁动因的制度分析第54-57页
 二、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的历程第57-59页
  1. 农民负担突显与地方自发酝酿阶段(1988-1999)第57-58页
  2. 从地方试点到全面推开阶段(2000-2003)第58页
  3.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改革完成阶段(2004-2005)第58-59页
 三、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分析第59-62页
  1. 制度变迁主体:中央政府、基层政府、农民三方的博弈第59-60页
  2. 制度变迁方式:以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方式为主的改革第60-61页
  3. 制度变迁过程:从“增量”调整到对“存量”变革的渐进性变迁之路第61-62页
 四、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第62-63页
  1. 调整了利益分配关系,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第62页
  2. 扩大了农村需求,农业生产获得了发展第62-63页
  3. 缓和了干群矛盾,农村社会稳定得到了保障第63页
 五、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分析第63-66页
  1. 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安排的缺陷,造成基层财政运行的困境第63-64页
  2. 相关配套制度设计没有同步,影响了制度变迁的效果第64-65页
  3. 农民减负增收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导致农民增收困境第65-66页
 六、总结第66-67页
第五章 农村综合改革与制度变迁第67-82页
 一、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动因第67-69页
  1. 农村税费改革的不彻底和制度安排的不完善第67-68页
  2. 农村上层建筑制度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第68页
  3. 农村公共财政制度造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落后第68-69页
 二.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进展第69-71页
  1. 农村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初步试点阶段(2005-2006)第69页
  2. 农村综合改革的扩大和深入试点阶段(2006-2012)第69-70页
  3. 农村综合改革的全覆盖和整体推进阶段(2012-)第70-71页
 三、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内容第71-76页
  1. 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与制度变迁第71-72页
  2. 农村财政与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变迁第72-73页
  3. 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制度变迁第73-75页
  4.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制度变迁第75-76页
 四、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总体特征分析第76-78页
  1. 制度变迁的层次:农村总体制度环境的变迁与创新第76-77页
  2. 制度变迁的主体和方式: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供给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第77-78页
  3. 制度变迁的过程:渐进性变迁背景下的各个击破和分类改革第78页
 五、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成效和局限性第78-81页
  1. 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取得的成效第78-80页
  2. 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制度变迁的问题和局限性第80-81页
 六、总结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7页
 一、结论: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农村改革的总特征第82-84页
  1. 农民首创精神与国家的引导是制度变迁主体特点第82页
  2. 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的结合是制度变迁的方式特点第82-83页
  3. 从增量调整到存量变革是农村改革的必由之路第83页
  4. 从制度安排到制度环境变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第83-84页
  5. 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的不同影响逐渐显现第84页
 二、展望: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制度变迁走向第84-87页
  1. 发挥制度变迁主体优势,将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结合起来第84-85页
  2. 走渐进性变迁之路,深化扩展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第85页
  3. 全面变革制度环境,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第85-86页
  4. 发挥正式制度的作用并吸收非正式制度中的有益成分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8页
后记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江汉平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