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54页 |
第一章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30页 |
1 类M蛋白分子结构 | 第15-18页 |
2 宿主分子与M蛋白互作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M蛋白与C4b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19-20页 |
·M蛋白与H因子的相互作用 | 第20-21页 |
·M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21-22页 |
·M蛋白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 | 第22页 |
·M蛋白与激肽源和纤维蛋白溶酶原的相互作用 | 第22页 |
·M蛋白与非蛋白质类分子的结合 | 第22-23页 |
3 SEZ抗吞噬机制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0页 |
第二章 酵母双杂交技术及应用 | 第30-46页 |
1 酵母双杂交技术简介 | 第30-31页 |
2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 | 第31-33页 |
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 | 第33-37页 |
·抑制反式作用子系统 | 第33-34页 |
·SOS募集系统 | 第34-35页 |
·G蛋白融合系统 | 第35页 |
·分离泛素系统 | 第35-36页 |
·筛选胞外蛋白互作的系统 | 第36-37页 |
·酵母单杂交系统和三杂交系统 | 第37页 |
4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研究病原与宿主蛋白互作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5 酵母双杂交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第三章 基因芯片技术及应用 | 第46-51页 |
1 基因芯片技术简介 | 第46-47页 |
2 基因芯片的制造方法 | 第47-48页 |
3 基因芯片在细菌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48-50页 |
·基因芯片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基因芯片在细菌致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49页 |
·基因芯片在细菌与宿主互作研究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4 基因芯片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54-136页 |
第四章 从巨噬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与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 第54-86页 |
摘要 | 第54页 |
ABSTRACT | 第54-55页 |
1 前言 | 第55-5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6-70页 |
·主要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 | 第57页 |
·猪肺泡巨噬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57页 |
·RNA样品的纯化以及定量和检测 | 第57-58页 |
·First-strand cDNA的合成 | 第58-59页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59-60页 |
·文库质粒的构建 | 第60-61页 |
·cDNA文库的扩增 | 第61-62页 |
·SzP诱饵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62-65页 |
·表达SzP的NMY51酵母诱饵株的构建与鉴定 | 第65-68页 |
·文库筛选 | 第68-69页 |
·筛选结果的Co-IP验证 | 第69-70页 |
3 结果 | 第70-80页 |
·猪肺泡巨噬细胞的获得 | 第70-71页 |
·纯化RNA质量检测 | 第71页 |
·双链cDNA PCR扩增循环数条件的摸索 | 第71-72页 |
·cDNA文库质量检测 | 第72-73页 |
·SzP诱饵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73-74页 |
·SzP的在SzP-pDHB1诱饵株中表达情况的鉴定 | 第74-75页 |
·SzP-pDHB1诱饵株的功能性分析 | 第75页 |
·筛库用3AT浓度探索 | 第75-76页 |
·文库筛选后的β半乳糖甘酶活性分析 | 第76页 |
·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的PAM中与SzP有互作的蛋白质 | 第76-77页 |
·Co-IP用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77-78页 |
·Co-IP及二次返板验证蛋白质互作 | 第78-80页 |
4 讨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第五章 类M蛋白与硫氧还蛋白互作影响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抵抗吞噬作用的机理 | 第86-104页 |
摘要 | 第86页 |
ABSTRACT | 第86-87页 |
1 前言 | 第87-8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8-91页 |
·TRX氧化态及还原态与SzP互作的分析 | 第88页 |
·TRX活性中心点突变后的酵母双杂交检测 | 第88页 |
·TRX活性分析 | 第88-89页 |
·SEZ表面募集TRX情况的分析 | 第89页 |
·巨噬细胞中TRX的RNA干扰 | 第89-90页 |
·吞噬试验 | 第90页 |
·H因子结合实验 | 第90页 |
·C3转化酶分析 | 第90页 |
·C3b沉积实验 | 第90-91页 |
3 结果 | 第91-99页 |
·SzP可以与氧化态或还原态的TRX互作 | 第91-92页 |
·SzP/TRX互作对TRX活性的影响 | 第92-93页 |
·SEZ可以在其菌体表面募集TRX | 第93-94页 |
·Raw264.7细胞中TRX的RNA干扰 | 第94-95页 |
·TRX帮助SEZ抵抗吞噬 | 第95-97页 |
·TRX对补体途径的调节 | 第97-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第六章 类M蛋白在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感染过程中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 第104-118页 |
摘要 | 第104页 |
ABSTRACT | 第104-105页 |
1 前言 | 第105-10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7页 |
·菌株的培养及处理 | 第106页 |
·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106页 |
·SEZ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刺激 | 第106页 |
·RNA样品的提取和检测 | 第106页 |
·基因芯片杂交 | 第106-107页 |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 第107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107页 |
3 结果 | 第107-113页 |
·基因芯片分析 | 第107-108页 |
·GO聚类分析 | 第108-110页 |
·信号通路分析 | 第110-111页 |
·差异基因间的STRING分析 | 第111-112页 |
·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结果 | 第112-113页 |
4 讨论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第七章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分析 | 第118-136页 |
摘要 | 第118页 |
ABSTRACT | 第118-119页 |
1 前言 | 第119-1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0-123页 |
·马球菌兽疫亚种UGPase基因的分析与克隆 | 第120-121页 |
·UGPase的表达纯化与免疫印迹分析 | 第121页 |
·酶动力学分析 | 第121页 |
·SEZ UGPase过表达株的构建 | 第121-122页 |
·HA的提取与测定 | 第122页 |
·毒力实验 | 第122-123页 |
·同源建模 | 第123页 |
3 结果 | 第123-131页 |
·UGPase基因的定位,同源性分析及同源建模 | 第123-127页 |
·UGPase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印迹分析 | 第127-128页 |
·UGPase的酶动力学分析 | 第128-129页 |
·UGPase过表达对SEZ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4 讨论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6页 |
全文总结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