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导论 | 第10-26页 |
| (一) 问题缘起 | 第10-12页 |
| (二) 概念辨析 | 第12-15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 (四)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 (六) 进入现场:我如何展开研究 | 第21-26页 |
|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概论 | 第26-32页 |
| (一) “教师职业”的发展与变迁 | 第26-27页 |
| (二)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动力 | 第27-29页 |
| (三)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网状结构 | 第29-32页 |
| 二、云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 第32-50页 |
| (一) 习老师的职业生活史 | 第32-41页 |
| 1. 职业生涯历程 | 第32-36页 |
| 2. 教学工作状况 | 第36-41页 |
| (二) 农村教师教育环境 | 第41-43页 |
| 1. 一次家访 | 第41-42页 |
| 2. 云村状况 | 第42页 |
| 3. 小结 | 第42-43页 |
| (三) 现有发展措施效果调查 | 第43-50页 |
| 1. 公开课 | 第43-44页 |
| 2. 教师培训 | 第44-45页 |
| 3. 科研论文 | 第45-46页 |
| 4. 送教下乡 | 第46-47页 |
| 5. 绩效工资 | 第47-50页 |
|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 第50-58页 |
| (一) 农村教师个体因素 | 第50-51页 |
| 1. 农村生活经历 | 第50页 |
| 2. 薄弱的“专业”基础 | 第50-51页 |
| (二) 学校组织与国家制度因素 | 第51-54页 |
| 1. “不理性”与“合理性”的教育管理思想 | 第51-52页 |
| 2. 需要继续完善的各类国家制度 | 第52-54页 |
| 3. 现有发展措施存在问题 | 第54页 |
| (三) 社会因素 | 第54-58页 |
| 1. 社会变迁中的学生群体 | 第54-56页 |
| 2.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 第56-58页 |
| 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第58-68页 |
| (一) 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定位 | 第58-61页 |
| 1. 对农村教育定位 | 第58页 |
| 2. 对农村教师定位 | 第58-60页 |
| 3. 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定位 | 第60-61页 |
| (二) 正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农村特征 | 第61-62页 |
| (三)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教师” | 第62-64页 |
| 1. 教师专业发展措施需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 第62-63页 |
| 2. 教师专业发展措施需结合教师劳动工作与闲暇生活 | 第63-64页 |
| (四) 教育管理思想和行为要科学理性 | 第64-68页 |
| 1. 教育管理思想和行为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 第64-65页 |
| 2. 教育管理思想和行为要避免功利和利益影响 | 第65-68页 |
| 结语 | 第68-70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后记 | 第78-80页 |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