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国内对同类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4-15页 |
·国外对同类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8-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价值观及相关概念的基本概述 | 第23-30页 |
·价值观概念的基本概述 | 第23-25页 |
·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3-24页 |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4-25页 |
·有关价值观概念的基本分类和关系 | 第25-30页 |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第25-26页 |
·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26-28页 |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定 | 第28-30页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 第30-51页 |
·基于 SPSS 数据分析的问卷调查 | 第30-42页 |
·问卷设计 | 第30页 |
·调查范围、调查过程 | 第30-31页 |
·基于 SPSS 的数据调查分析 | 第31-42页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及消极因子 | 第42-45页 |
·价值评价个体化 | 第43-44页 |
·价值取向多元化 | 第44页 |
·价值目标时代化 | 第44-45页 |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中产生消极因子的缘由探究 | 第45-51页 |
·市场经济的双刃剑作用 | 第45-46页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 第46-47页 |
·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 | 第47页 |
·网络时代的开放挑战 | 第47-48页 |
·高校教育的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个体自身的成长差异 | 第49-51页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 第51-60页 |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 第51-52页 |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 第51-52页 |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52页 |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五个内核”的凝练 | 第52-57页 |
·爱党爱国 | 第53-54页 |
·民主科学 | 第54-55页 |
·崇尚荣誉 | 第55页 |
·文明道德 | 第55-56页 |
·公平正义 | 第56-57页 |
·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 第57-60页 |
·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57页 |
·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 第57-58页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 第58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保障 | 第58-60页 |
第5章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 第60-69页 |
·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完善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 第60-61页 |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第60-61页 |
·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 第61页 |
·树立科学的价值规范,坚持价值观培育的科学原则 | 第61-62页 |
·主导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 第61-62页 |
·内化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第62页 |
·发挥正能量,营造良好价值观教育的多重环境 | 第62-65页 |
·校园主阵地 | 第62-63页 |
·家庭副渠道 | 第63-64页 |
·社会大环境 | 第64-65页 |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创新价值观建设的各项机制 | 第65-69页 |
·创新课程教学的渗透机制 | 第65页 |
·创新网络文化的监管机制 | 第65-66页 |
·创新社会实践的引导机制 | 第66-67页 |
·创新教育队伍的建设机制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69页 |
·不足之处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85页 |
A 调查问卷 | 第74-84页 |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