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致谢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9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 | 第14-34页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 第14-23页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困境 | 第23-30页 |
·外语教师研究范式的转变 | 第30-3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4-3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9-64页 |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 | 第40-50页 |
·信息技术的内涵 | 第40-42页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本质 | 第42-44页 |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内涵 | 第44-45页 |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影响因素 | 第45-50页 |
·自我效能概述 | 第50-64页 |
·自我效能的内涵 | 第50-53页 |
·自我效能的形成 | 第53-55页 |
·自我效能的功能与作用 | 第55-58页 |
·自我效能的维度 | 第58页 |
·自我效能的测量 | 第58-60页 |
·自我效能研究的小结以及未来发展 | 第60-64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自我效能 | 第64-95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定义与测量 | 第65-71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 | 第71-76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三个维度 | 第76-77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提高 | 第79-91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的小结与评价 | 第91-9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和方法 | 第95-105页 |
·研究设计 | 第96-98页 |
·抽样总体与样本 | 第96页 |
·研究聚焦 | 第96-98页 |
·研究方法 | 第98-100页 |
·调查 | 第98-99页 |
·访谈 | 第99页 |
·观察和课时计划 | 第99-100页 |
·研究问题和假设 | 第100-103页 |
·数据资源和研究计划 | 第103-10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第105-138页 |
·定性分析 | 第105-122页 |
·访谈 | 第105-110页 |
·现场记录总结 | 第110-122页 |
·定量分析 | 第122-1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8-154页 |
·研究概述 | 第138-140页 |
·研究的局限性及其相互关系 | 第140-143页 |
·理论视角的支持 | 第143-145页 |
·研究的进一步讨论 | 第145-147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 第147-154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定义与测量 | 第147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影响 | 第147-148页 |
·计算机自我效能的发展 | 第148-150页 |
·提高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的有效措施 | 第150-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75页 |
附录一、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技术自我效能感工具 | 第175-182页 |
附录二、大学英语教师技术整合自我评估 | 第182-189页 |
附录三、技术整合标准结构矩阵(TISCM) | 第189-193页 |
附录四、访谈指南 | 第193-194页 |
附录五、对教师的采访 | 第194-197页 |
附录六、技术整合自我评估(TISA)分值表 | 第197-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