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关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文章结构 | 第14-16页 |
| 第2章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基础 | 第16-22页 |
| ·绩效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 ·绩效 | 第16页 |
| ·绩效评价 | 第16-17页 |
|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 ·权变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页 |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18页 |
| ·“最大、最小”法则 | 第18-19页 |
| ·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的含义、要素及方法 | 第19-22页 |
| ·财务绩效评价的含义 | 第19页 |
| ·财务绩效评价的要素 | 第19-20页 |
| ·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 | 第20-22页 |
| 第3章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2-30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2-23页 |
| ·相关性 | 第22页 |
| ·系统性 | 第22页 |
| ·可比性 | 第22-23页 |
| ·可测性 | 第23页 |
| ·综合性 | 第23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分析 | 第23页 |
|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3-25页 |
|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第25-28页 |
| ·盈利能力指标 | 第25页 |
| ·营运能力指标 | 第25-26页 |
| ·偿债能力指标 | 第26-27页 |
| ·成长能力指标 | 第27-28页 |
| ·综合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 ·主成份分析法的含义 | 第28页 |
| ·主成份分析法的优势 | 第28-29页 |
| ·主成份分析法的步骤 | 第29-30页 |
| 第4章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30-45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30-31页 |
| ·选取的原则 | 第30页 |
| ·数据的来源 | 第30页 |
| ·样本的确定 | 第30-31页 |
|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评价 | 第31-38页 |
| ·盈利能力指标评价 | 第31-33页 |
| ·营运能力指标评价 | 第33-35页 |
| ·偿债能力指标评价 | 第35-36页 |
| ·成长能力指标评价 | 第36-38页 |
| ·基于主成份的综合财务绩效评价 | 第38-45页 |
| 第5章 影响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原因及对策 | 第45-51页 |
| ·劣势指标原因分析 | 第45-46页 |
| ·主营业务利润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 | 第45页 |
| ·净资产收益率 | 第45页 |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第45-46页 |
| ·速动比率与股东权益比率 | 第46页 |
| ·农业上市公司普遍的问题 | 第46-47页 |
|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 第46页 |
| ·农业行业的特殊性 | 第46-47页 |
| ·农业行业存在的风险 | 第47页 |
| ·农业行业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 | 第47页 |
| ·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 ·企业层面 | 第47-49页 |
| ·政府层面 | 第49-51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