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编程器简介 | 第10-11页 |
| ·编程器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 ·编程器的分类 | 第11-13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单片机编程器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 第2章 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0页 |
| ·本课题编程器的特点 | 第16页 |
| ·本课题编程器系统的构成分析 | 第16-19页 |
| ·编程器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18页 |
| ·编程器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 第18-19页 |
| ·编程器脱机烧录功能的设计方案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编程器系统主控介绍及硬件电路设计 | 第20-32页 |
| ·STM8S 系列微控制器简介 | 第20-22页 |
| ·STM8S 系列微控制器的分类 | 第21-22页 |
| ·STM8S208 微控制器的优点 | 第22页 |
| ·STM8S208 引脚及其描述 | 第22-23页 |
|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思想 | 第23-24页 |
| ·硬件模块框图 | 第23-24页 |
| ·系统各硬件模块功能介绍 | 第24-31页 |
| ·CPU 控制模块介绍 | 第24-25页 |
| ·电源模块介绍 | 第25-26页 |
| ·引脚检测模块 | 第26-27页 |
| ·烧录控制模块介绍 | 第27-28页 |
| ·外部 FLASH 模块介绍 | 第28-29页 |
| ·串口通信模块 | 第29-30页 |
| ·串口转 USB 模块介绍 | 第30-31页 |
| ·LCD 显示模块 | 第31页 |
|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上位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2-46页 |
| ·上位机软件系统概述 | 第32-34页 |
|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2页 |
|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 第32-34页 |
| ·上位机控制程序的界面设计 | 第34-40页 |
| ·按钮界面设计 | 第34-36页 |
| ·界面菜单和提示对话框的设计 | 第36-37页 |
| ·主显示界面的设计 | 第37-40页 |
|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第40-41页 |
| ·界面人性化显示的设计 | 第41-44页 |
| ·上位机控制界面所用控件介绍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编程器系统的单片机控制软件设计 | 第46-57页 |
| ·单片机控制软件开发环境概述 | 第46页 |
| ·ST TOOLSET 简介 | 第46-47页 |
| ·单片机开发环境简介 | 第47-49页 |
| ·STM8 系列仿真器 ST-LINK 简介 | 第47-48页 |
| ·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搭载 | 第48-49页 |
| ·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 第49-50页 |
| ·烧录程序设计 | 第50-53页 |
| ·引脚检测程序 | 第50-51页 |
| ·芯片查空检测、烧录 BIN 文件、读取校验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 ·脱机烧录功能的实现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6章 编程器的调试及应用 | 第57-63页 |
| ·编程器实物图 | 第57页 |
| ·上位机控制软件调试编程器 | 第57-61页 |
| ·擦除和写入数据到外部 FLASH | 第61页 |
| ·系统速度和稳定性测试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总结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附录 A | 第69-76页 |
| A.1 引脚检测程序代码 | 第69-70页 |
| A.2 芯片查空检测代码 | 第70-71页 |
| A.3 写入数据到目标 MCU 的代码 | 第71-73页 |
| A.4 脱机烧录程序代码 | 第73-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