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野趣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0-15页 |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第10-11页 |
·美学观念的转变 | 第11-13页 |
·野趣的文化传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野趣的审美形态和特征 | 第15-19页 |
·野趣的审美形态 | 第15-17页 |
·原始神秘 | 第15页 |
·率真自在 | 第15-16页 |
·丰盈热烈 | 第16-17页 |
·野趣的一般特征 | 第17-19页 |
·民间性 | 第17页 |
·休闲性 | 第17-18页 |
·反叛性 | 第18-19页 |
第三章:野趣的现代存在 | 第19-32页 |
·野趣文化的现实体现 | 第19-24页 |
·旅游文化 | 第19-21页 |
·城市景观设计 | 第21-24页 |
·野趣文化的文学体现 | 第24-32页 |
·诗歌 | 第24-27页 |
·乡村文学 | 第27-30页 |
·生态文学 | 第30-32页 |
第四章:野趣的时代价值 | 第32-38页 |
·空间意识 | 第32-34页 |
·人性关怀 | 第34-36页 |
·怀旧心理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