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统场镇廊空间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页 |
·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成都传统民居 | 第12-13页 |
·灰空间 | 第13-14页 |
·场所精神 | 第14-15页 |
2 传统廊空间的概念 | 第15-25页 |
·传统“廊”的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廊的释义 | 第15页 |
·廊的发展轨迹 | 第15-17页 |
·与西方廊的比较 | 第17-19页 |
·廊空间的定义 | 第19-20页 |
·廊空间和廊的关系 | 第19页 |
·廊空间构成要素 | 第19-20页 |
·廊空间的特征 | 第20-25页 |
·线性 | 第20-22页 |
·中介性 | 第22-25页 |
3 成都场镇廊空间分析 | 第25-49页 |
·成都场镇廊空间概述 | 第25页 |
·廊空间的构架方式 | 第25-30页 |
·悬挑出檐 | 第26-27页 |
·木柱承檐 | 第27-29页 |
·多层建筑的廊空间构架 | 第29-30页 |
·街道廊空间 | 第30-41页 |
·汉阳横正街 | 第30-33页 |
·黄龙溪复兴街 | 第33-36页 |
·罗城镇主街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41页 |
·宅院廊空间 | 第41-49页 |
·汉阳镇21号 | 第41-43页 |
·临邛张白祠堂 | 第43-44页 |
·黄龙溪正街20号 | 第44页 |
·小结 | 第44-49页 |
4 成都场镇廊空间的功能分析 | 第49-59页 |
·成都传统场镇的地域性情境 | 第49-52页 |
·廊空间的功能分析 | 第52-59页 |
·廊空间的交通功能 | 第52-53页 |
·廊空间的生活功能 | 第53-55页 |
·廊空间的商业功能 | 第55-57页 |
·廊空间的环境调节功能 | 第57-59页 |
5 传统意境与廊空间的契合 | 第59-73页 |
·廊空间——传统意境的载体 | 第59-60页 |
·清者,大雅之原本 | 第60-64页 |
·廊空间的结构之“清” | 第60页 |
·廊空间的材料之“清” | 第60-63页 |
·廊空间的气韵之“清”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逍遥“游” | 第64-69页 |
·连续的廊空间 | 第64-65页 |
·运动的廊空间 | 第65-67页 |
·积极的廊空间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页 |
·和 | 第69-72页 |
·难得糊涂 | 第70-71页 |
·与自然和解 | 第71页 |
·与人之“和”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页 |
·礼 | 第72-73页 |
6 继承与发展 | 第73-78页 |
·传统廊空间的缺陷 | 第73-74页 |
·传统建筑中廊空间的更新 | 第74页 |
·传统廊空间的发展 | 第74-78页 |
·技术上对“清”的继承 | 第75页 |
·创造积极的空间 | 第75-78页 |
7 结语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