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制动系统论文--制动器论文

气动楔式制动器摩擦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汽车制动器的发展史及其分类第9-10页
   ·国内外制动器研究现状与动态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2页
   ·汽车鼓式制动器一般存在的问题第12-14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16-38页
   ·气动楔式制动器工作原理第16-17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7-26页
     ·几何模型的导入和简化第17-19页
     ·材料属性及单位制第19-20页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第20-23页
       ·网格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第20-22页
       ·网格划分的结果第22-23页
     ·定义接触边界条件、确定接触算法第23-24页
     ·定义约束和载荷第24-26页
   ·制动蹄仿真结果第26-28页
   ·摩擦衬片仿真结果第28-32页
   ·制动鼓仿真结果第32-33页
   ·制动力矩分析第33-37页
     ·理论分析第33-35页
     ·制动力矩仿真结果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制动蹄摩擦片压力分布规律第38-46页
   ·前蹄压力分布规律第38-40页
   ·后蹄压力分布规律第40-41页
   ·压力分布不均匀度指数第41-43页
     ·制动蹄摩擦片压力分布不均匀度指数 σ_A、σ_B的定义第42页
     ·气动楔式制动器的 σ_A、σ_B第42-43页
   ·摩擦衬片 VON MISES 应力仿真结果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制动器热分析第46-64页
   ·建立热力学数学模型第46-50页
     ·摩擦副接触点最大温度第47-49页
     ·摩擦副表面平均温度第49-50页
   ·有限元热分析理论第50-53页
     ·有限元瞬态热传导方程第50-51页
     ·热边界条件第51-53页
       ·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第51-52页
       ·热流分配系数第52-53页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第53-55页
     ·热分析模型的简化及网格划分第53-54页
     ·制动鼓材料物性参数第54页
     ·载荷与边界条件第54-55页
   ·热分析结果第55-58页
     ·制动工况与模型验证第55页
     ·温度场仿真结果第55-58页
   ·制动器温升对摩擦特性的影响第58-63页
     ·温升对摩擦特性的影响机理第58-59页
     ·制动器温升的影响因素第59-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制动器台架试验第64-75页
   ·试验目和要求第64页
   ·试验对象第64页
   ·试验项目第64页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第64-65页
     ·产品有关参数第64页
     ·试验方法第64-65页
   ·试验条件第65页
     ·检验惯量第65页
     ·试验转速与试验车速的关系第65页
   ·相关术语及符号第65-67页
     ·相关术语第65-66页
     ·符号第66-67页
   ·试验结果第67-73页
     ·制动器效能试验第67-69页
     ·热衰退恢复试验结果第69-71页
     ·性能试验结果第71-72页
     ·摩擦衬片磨损试验结果第72-73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结论第75-76页
   ·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低碳理念的重庆市运输通道优化研究
下一篇:EGR率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影响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