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关节囊应变与疼痛检测系统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交通事故的危害 | 第9-10页 |
·交通事故中的颈部伤 | 第10-11页 |
·挥鞭伤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挥鞭伤的发生机制 | 第12-13页 |
·颈椎关节囊应变的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颈椎关节囊疼痛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2 人体颈椎的解剖学分析及实验模型 | 第21-29页 |
·引言 | 第21页 |
·颈椎关节囊的解剖学结构 | 第21-26页 |
·颈椎结构 | 第21-25页 |
·颈椎关节囊结构 | 第25-26页 |
·动物模型 | 第26-27页 |
·动物选型 | 第26-27页 |
·山羊模型 | 第27页 |
·物理模型 | 第27-28页 |
·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制作方法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颈椎关节囊应变检测系统的研制 | 第29-61页 |
·引言 | 第29页 |
·颈椎关节囊应变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 第29-35页 |
·微型传感器的结构组成 | 第29-31页 |
·微型应变传感器的原理 | 第31-34页 |
·微型应变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 第34页 |
·微型应变传感器的实验样品 | 第34-35页 |
·应变信号条理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 第35-51页 |
·电桥测量电路 | 第35-43页 |
·放大电路 | 第43-46页 |
·滤波电路 | 第46-47页 |
·零偏校正电路 | 第47-48页 |
·信号处理电路的性能测试 | 第48-51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选用 | 第51页 |
·微型应变传感器的标定实验 | 第51-56页 |
·目的 | 第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结果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页 |
·讨论——传感器非线性输出信号的反演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颈椎关节囊疼痛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61-73页 |
·引言 | 第61页 |
·神经放电原理 | 第61-63页 |
·神经纤维结构 | 第61页 |
·神经冲动及传导 | 第61-62页 |
·神经纤维分类 | 第62-63页 |
·神经放电检测电极的设计 | 第63-65页 |
·电极的设计 | 第63-64页 |
·电极连接的位置 | 第64-65页 |
·差分放大器和高速记录主机的选用 | 第65-66页 |
·疼痛信号检测方案设计 | 第66-71页 |
·疼痛信号的筛选和甄别 | 第66-69页 |
·疼痛信号检测数据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颈椎关节囊应变与疼痛检测系统的应用实验 | 第73-85页 |
·引言 | 第73页 |
·实验装置 | 第73-78页 |
·摆臂式挥鞭伤致伤平台 | 第73-75页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75-76页 |
·高速摄像 | 第76-77页 |
·测速系统 | 第77-78页 |
·颈椎关节囊应变检测实验 | 第78-82页 |
·目的 | 第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结果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颈椎关节囊疼痛系统应用实验设计 | 第82-83页 |
·目的 | 第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3页 |
B. 本课题受资助的基金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