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熵的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1 引言 | 第15-27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21-23页 |
·当前研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研究范围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4-26页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26-27页 |
·研究重点 | 第26页 |
·研究难点 | 第26-27页 |
2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理论概述 | 第27-40页 |
·本文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界定 | 第27-32页 |
·耕地 | 第27-28页 |
·耕地利用系统 | 第28-29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 | 第29-30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特性 | 第30-31页 |
·影响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系统熵的界定和内涵 | 第32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2-40页 |
·耗散结构理论 | 第32-33页 |
·系统熵理论 | 第33-35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35-36页 |
·系统理念 | 第36页 |
·生态经济学理念 | 第36-37页 |
·安全科学理念 | 第37-38页 |
·区域协同发展理念 | 第38页 |
·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38-40页 |
3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现状 | 第40-4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0-4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0-41页 |
·1995-2009年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耕地利用现状 | 第41页 |
·耕地利用动态变化 | 第41-43页 |
4 基于系统熵的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现状评价 | 第43-63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43-49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3-4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主要指标解释 | 第44-49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评价指标权重 | 第49-53页 |
·灰色关联度模型权重 | 第50-51页 |
·改进熵值法模型权重 | 第51-52页 |
·数据来源 | 第52页 |
·本文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3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熵流模型的构建 | 第53-57页 |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系统安全熵值原理 | 第53-54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熵值判断 | 第54-56页 |
·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熵流模型 | 第56-57页 |
·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计算 | 第57-63页 |
·系统结构安全及分析 | 第57-59页 |
·系统功能安全及分析 | 第59-61页 |
·系统效益安全及分析 | 第61-62页 |
·系统综合安全及分析 | 第62-63页 |
5 基于系统熵的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预测 | 第63-77页 |
·趋势外推法预测 | 第63-65页 |
·趋势外推法预测模型 | 第63-64页 |
·预测步骤 | 第64-65页 |
·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预测 | 第65-76页 |
·系统结构安全预测 | 第65-67页 |
·系统功能安全预测 | 第67-70页 |
·系统效益安全预测 | 第70-73页 |
·系统综合安全预测 | 第73-76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6 保障哈尔滨市耕地利用系统安全的调控措施 | 第77-82页 |
·优化耕地利用系统内部结构 | 第77-78页 |
·提高耕地利用系统功能的活力和抗干扰能力 | 第78-79页 |
·保障耕地利用系统综合效益协调发展 | 第79-82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讨论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