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4页 |
·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构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毛泽东眼中的奴性文化 | 第14-22页 |
·毛泽东对奴性文化的界定 | 第14-15页 |
·毛泽东眼中的奴性文化现象 | 第15-22页 |
·自卑主义 | 第16-17页 |
·复古主义 | 第17-18页 |
·愚民主义 | 第18-20页 |
·麻木主义 | 第20页 |
·独断主义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毛泽东对奴性文化的危害的揭露 | 第22-29页 |
·政治上的危害 | 第22-26页 |
·反动专制统治的加强 | 第23-24页 |
·中国共产党党内教条主义的盛行 | 第24-26页 |
·对民族精神的危害 | 第26-27页 |
·消灭人民的主体性、革命性、创造性 | 第26-27页 |
·为权威迷信、个人崇拜提供温床 | 第27页 |
·不利于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毛泽东对奴性文化的根源的挖掘 | 第29-32页 |
·政治经济根源 | 第29-30页 |
·文化根源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毛泽东关于奴性文化的解决方案 | 第32-41页 |
·扫除奴性文化所植根的经济政治土壤 | 第32-33页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新文化 | 第33-41页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34页 |
·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新文化 | 第34-37页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第37-38页 |
·文化人才培养上,注重“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以及“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 | 第38-41页 |
第六章 毛泽东批判奴性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41-56页 |
·当代中国存在的奴性文化现象 | 第41-47页 |
·文化作品上,宫廷剧、穿越剧扎堆 | 第41-43页 |
·文化形式上迷于炒作恶俗 | 第43-44页 |
·文化内容上,低俗化、商品化、娱乐化趋势日嚣尘上 | 第44-45页 |
·文化借鉴上,传统、民族文化后继乏人,偏向抵制西方文化 | 第45-47页 |
·文化普及上,“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所泛滥 | 第47页 |
·毛泽东对奴性文化的批判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 第47-56页 |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第48-49页 |
·打造中国化文化精品力作 | 第49-52页 |
·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辨别能力 | 第52-53页 |
·培养不同层次的文化人才,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与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双管齐下 | 第53-54页 |
·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基本的文化成果共享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