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层状软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及抗震加固措施研究--以广甘高速公路边坡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千枚岩工程特性第13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破坏机制及模式研究现状第13-15页
     ·边坡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第15-16页
     ·边坡抗震加固措施研究第16-17页
     ·当前存在的不足第17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第20-23页
   ·地形地貌第20页
   ·地层岩性第20-21页
   ·地质构造第21-22页
   ·地震第22页
   ·水文地质第22-23页
第3章 广甘路软岩边坡基本特征第23-30页
   ·K28+970~K29+101R 段边坡第23-27页
   ·K35+032~K35+080 段边坡第27-28页
   ·广甘路软岩边坡总体特征第28-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广甘路软岩边坡力学参数研究第30-39页
   ·典型软岩千枚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第30-34页
     ·物理性质第30页
     ·静力力学性质第30-34页
   ·典型软岩千枚岩的声波测试试验第34-36页
   ·千枚岩物理力学参数建议第36-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层状软岩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研究第39-61页
   ·数值模型第39-45页
     ·FLAC~(3D)节理化本构模型第39-42页
     ·计算方案、模型及材料参数选取第42-43页
     ·计算中关键问题的处理第43-45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45-59页
     ·最大主应力分析第45-57页
     ·坡脚剪应力分析第57-59页
   ·综合分析层状软岩边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层状软岩边坡框锚结构抗震加固机理研究第61-79页
   ·模型建立第61-66页
     ·计算方案、模型及材料参数选取第61-65页
     ·计算中关键问题的处理第65-66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66-76页
     ·岩层面倾角与锚固角度交叉组合时框锚结构抗震效应第66-70页
     ·岩层倾角与锚固角度交叉组合的 PGA 放大系数对比第70-72页
     ·框架梁、锚杆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第72-74页
     ·框锚结构的抗震机理研究第74-76页
   ·小结第76-79页
第7章 广甘路典型软岩边坡优化方案研究第79-99页
   ·边坡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分析第79-84页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9-81页
     ·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第81-84页
   ·原设计方案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的支护效果评价第84-86页
     ·原设计方案设计说明第84页
     ·FLAC~(3D)监测点布置第84-85页
     ·原设计方案抗震效果分析第85-86页
   ·边坡抗震措施的优化第86-92页
     ·优化设计方案思路第86-87页
     ·优化设计方案说明第87-88页
     ·框锚抗震机理分析第88页
     ·优化设计与原设计位移对比分析第88-89页
     ·优化设计方案相关结构受力分析第89-92页
   ·边坡在人工合成地震波作用下的原支护效果评价第92-98页
     ·人工地震波合成第92-93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93-96页
     ·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结构构件响应分析第96-98页
   ·小结第98-99页
结论第99-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甘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坍方机制及余震影响研究
下一篇:山区机场道基排水设计及优化研究--以贵州毕节机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