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6页
一、微公益概述第16-29页
 (一) 微公益的内涵第16-19页
  1. 微公益的基本概念第16-17页
  2. 微公益的基本理念第17-19页
 (二) 微公益的特点第19-23页
  1. 开放性与集成性第19-20页
  2. 低成本与简易性第20-22页
  3.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第22-23页
 (三) 微公益的存在基础第23-29页
  1. 微公益的理论基础第23-27页
  2. 微公益的现实条件第27-29页
二、微公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29-44页
 (一) 微公益与大学生的关系第29-38页
  1. 大学生的特点与优势第29-32页
  2. 大学生与微公益特点的契合第32-35页
  3. 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主要形式第35-38页
 (二) 微公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第38-40页
  1. 推动了大学生公益精神的培育第38页
  2. 增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践性第38-39页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9-40页
 (三) 微公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40-44页
  1. 促使大学生对“你”和“我”的辩证理解第40-41页
  2. 促使大学生对“微”与“博”的辩证理解第41页
  3. 促使大学生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理解第41-44页
三、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现状及成因探究第44-53页
 (一) 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现状第44-49页
  1. 了解程度及认知情况第45-46页
  2. 关注程度及参与意愿第46-47页
  3. 参与频率及活动种类第47-48页
  4. 公益信心及实践目的第48-49页
 (二) 部分大学生尚未积极参与的成因探究第49-53页
  1. 缺乏对微公益的理解与认知第49-50页
  2. 市场经济下公益目的的异化第50-51页
  3. 微公益宣传与运行中的缺陷第51页
  4. 大学生公益辨别能力的欠缺第51-53页
四、完善微公益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策第53-59页
 (一) 充分利用大学生微公益资源第53-55页
  1. 发挥教师教育功能第53页
  2. 开发校园微公益平台第53-54页
  3. 建设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第54-55页
 (二) 积极加强对大学生微公益的引导第55-56页
  1.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增强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第55页
  2. 开展大学生微公益活动,引导崇高价值观建设第55页
  3. 加强大学生微公益理念教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第55-56页
 (三) 建立和完善有序的微公益运行机制第56-59页
  1. 完善微公益管理体制第56-58页
  2. 建立微公益立法体系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62-67页
附录B 调查问卷结果第67-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师范生教师身份认同研究
下一篇:近十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轨迹研究--基于六种职教期刊文献分析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