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迂回”战略--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28页
 一、 选题意义第10-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三、 基本概念及相关几个问题的界说第19-25页
 四、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第25-28页
第一章 经济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第28-40页
 一、 社会主义由西向东历史演进第28-35页
  (一) 经典理论的构想第28-30页
  (二)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之思第30-33页
  (三) 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历史分野第33-35页
 二、 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面临的理论困境第35-40页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第35-36页
  (二) 怎样发展生产力第36-38页
  (三) 如何判定历史方位第38-40页
第二章 列宁晚年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迂回道路的选择第40-63页
 一、 直接过渡的失败及启示第40-42页
 二、 迂回道路选择与列宁晚年思想形成第42-54页
  (一) 晚年思想的基本内容第42-50页
  (二) 晚年思想的主要特征第50-52页
  (三) 晚年思想的历史地位第52-54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列宁晚年思想:理论的相通性第54-63页
  (一) 共同的探索主题第54-56页
  (二) 理论相通之原因第56-59页
  (三) 晚年思想的历史印鉴第59-61页
  (四) 理论借鉴与中国建设理论形成第61-63页
第三章 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探索与继承第63-135页
 一、 列宁晚年经济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63-79页
  (一) 列宁晚年关于经济建设的构想第63-70页
  (二) 构想的理论启示第70-73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第73-79页
 二、 列宁晚年政治建设思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79-94页
  (一) 列宁晚年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思索第80-84页
  (二) 思索的时代启示第84-89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新拓展第89-94页
 三、 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第94-109页
  (一) 列宁晚年关于文化建设的设想第94-100页
  (二) 设想的理论启示第100-104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想的新深化第104-109页
 四、 列宁晚年社会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109-121页
  (一) 列宁晚年关于社会建设的初探第109-113页
  (二) 初探的理论启示第113-117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超越第117-121页
 五、 列宁晚年执政党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第121-135页
  (一) 列宁晚年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凝思第121-127页
  (二) 凝视的时代启示第127-131页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建思想的新跃升第131-135页
第四章 列宁晚年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本经验第135-149页
 一、 探索的基本经验总结第135-139页
  (一)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第135-136页
  (二) 坚持以人民为本的价值理念第136-138页
  (三) 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第138-139页
 二、 新时期:对列宁晚年思想的超越与创新第139-149页
  (一) 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第140-144页
  (二) 列宁晚年思想仍是宝贵思想资源第144-147页
  (四) 晚年思想不足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超越第147-149页
第五章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149-162页
 一、 经济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非历史的误会第149-157页
  (一) 经济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第149-152页
  (二) 迂回发展战略的探索及其世界意义第152-157页
 二、 社会主义:经济落后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第157-162页
  (一) 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两难第157-159页
  (二) 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第159-162页
结语第162-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3页
后记第173-175页
认可书第175页

论文共1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
下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欧股票市场联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