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5页 |
1 前言 | 第15-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研究SNP位点的选取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生活行为方式信息采集、血样采集及血脂测定 | 第19-20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0页 |
·基因分型 | 第20页 |
·数据资料的输入与合并 | 第20-21页 |
·质量控制方法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24页 |
·原始变量的哑变量转换 | 第21-22页 |
·典则相关分析 | 第22页 |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第22-24页 |
3 结果 | 第24-61页 |
·研究人群基本情况 | 第24页 |
·研究人群血脂水平基本情况 | 第24-25页 |
·研究人群基因位点分布情况 | 第25-27页 |
·研究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情况 | 第27-37页 |
·吸烟状况 | 第27-28页 |
·饮酒状况 | 第28-29页 |
·食肉种类 | 第29-30页 |
·牛奶食用量 | 第30-31页 |
·蔬菜食用量 | 第31页 |
·水果食用量 | 第31-32页 |
·鸡蛋食用量 | 第32-33页 |
·油炸食品食用量 | 第33-34页 |
·奶油糕点食品食用量 | 第34-35页 |
·身体锻炼次数 | 第35页 |
·每次锻炼时间 | 第35-36页 |
·身体锻炼强度 | 第36-37页 |
·男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基因位点典则相关及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 第37-44页 |
·男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基因位点、年龄典则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男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基因位点的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女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基因位点典则相关及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 第44-52页 |
·女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和基因位点、年龄典则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女性人群血脂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基因位点的多重回归分析结果 | 第46-52页 |
·基于基因遗传背景的,不同生活行为因素影响单项血脂水平的分层分析 | 第52-61页 |
·男性总胆固醇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2-53页 |
·男性甘油三酯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3-54页 |
·男性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4-55页 |
·男性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5-56页 |
·女性总胆固醇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6-57页 |
·女性甘油三酯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7-58页 |
·女性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8-59页 |
·女性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生活行为因素的分层分析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77页 |
·健康管理的内涵 | 第61-62页 |
·血脂异常防控的全人群策略的新依据 | 第62-64页 |
·生活行为因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2页 |
·基因遗传因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年龄、性别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3-64页 |
·血脂异常防控重点人群策略的新途径 | 第64-73页 |
·影响总胆固醇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 第64-67页 |
·影响甘油三酯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 第67-70页 |
·影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 第70-72页 |
·影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 第72-73页 |
·血脂异常个体化健康管理的关键因素 | 第73-74页 |
·研究的优缺点和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74-77页 |
·优点 | 第74-75页 |
·缺点 | 第75页 |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75-77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77-83页 |
·结论 | 第77-80页 |
·建议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附录一 附表 | 第89-91页 |
附录二 综述 | 第91-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录三 问卷 | 第100-102页 |
作者简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