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5-16页
     ·中小学寄宿制的释义第15页
     ·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文献检索法第16页
     ·实地考察法第16页
     ·理论分析法第16页
     ·分类研究法第16-17页
   ·研究构架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第18-21页
     ·国内对寄宿制学校规划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第18-19页
     ·国外对寄宿制学校规划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第19-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寄宿制中小学校园规划概况第21-31页
   ·我国教育体制及寄宿制校园规划概况第21-27页
     ·我国寄宿制中小学校园规划的现状与问题第21-23页
     ·我国教育体制的转变与寄宿制校园规划第23-26页
     ·我国未来寄宿制校园规划的发展预测第26-27页
   ·国外中小学教育体制及寄宿制校园规划的发展概况第27-31页
第三章 云南省寄宿制中小学现状剖析第31-51页
   ·云南省寄宿制中小学总体概况第31-34页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和问题第34-47页
     ·自然环境的现状和问题第34-37页
       ·用地环境第34-36页
       ·气候和植被环境第36-37页
     ·社会环境的现状和问题第37-39页
       ·人口的城乡构成和分布的不平衡性第37-38页
       ·文化教育的滞后性第38页
       ·经济环境的差异性第38-39页
       ·地域文化特色的多样性第39页
     ·寄宿制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第39-47页
       ·寄宿制类型第39-40页
       ·寄宿制规模第40-42页
       ·寄宿制条件第42-47页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第47-51页
     ·城乡差距大第47-48页
     ·教育基础差第48-49页
     ·学校布点分散第49页
     ·信息化程度低第49-51页
第四章 寄宿制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理论分析研究第51-69页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寄宿制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特征第51-59页
     ·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再认识第51-52页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寄宿制中小学教学特点第52-53页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寄宿制校园规划设计特征第53-59页
   ·基于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校园规划设计特征第59-65页
     ·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第59-61页
     ·心理行为与空间的关系第61-63页
     ·与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心理和行为相适应的校园空间特征第63-65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寄宿制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特征第65-67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第65页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的寄宿制校园规划设计特征第65-67页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设计的启示第67-69页
第五章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的适应性研究第69-123页
   ·现代教育理念的适应性思考第69-81页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原则第69-71页
     ·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第71-81页
       ·灵活多样的总平面布局第72-73页
       ·明确关联的功能分区第73-78页
       ·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第78-80页
       ·协调有序的道路系统第80-81页
   ·行为和心理的适应性思考第81-87页
   ·经济的适应性思考第87-96页
     ·面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第87-89页
       ·设施配备的高效益第87-88页
       ·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第88-89页
     ·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第89-94页
       ·校园总体规划的调整第89-90页
       ·改、扩建的方式第90-94页
     ·面向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第94-96页
       ·多渠道的投资方式第94-95页
       ·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设方案第95-96页
   ·规模的适应性思考第96-105页
     ·影响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的因素第96-98页
     ·适应云南省农村的寄宿制学校规模的思考第98-105页
       ·规模合理的校园特征第98页
       ·控制合理学校规模的方法第98-99页
       ·用地规模的适应性第99-103页
       ·学生人数规模的适应性第103-105页
   ·地域特色的适应性思考第105-114页
     ·云南省的地域特色第105-107页
     ·与地域特色相适应的寄宿制校园规划设计第107-111页
       ·适应地域气候的校园规划设计第107-108页
       ·适应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第108-111页
     ·与地域特色相适应的建筑设计第111-114页
   ·用地特征的适应性思考第114-123页
     ·平坝区的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设计第114-117页
     ·山区的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设计第117-123页
       ·山区的寄宿制学校规划选址第117-118页
       ·山区的寄宿制学校规划布局方式第118-122页
       ·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建筑形态第122-123页
第六章 云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规划设计展望第123-126页
   ·校园规划更加强调地域化第123页
   ·校园环境更加富有情趣化第123-124页
   ·校园规划更加注重智能化第124-125页
   ·校园规划更加趋向生态化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0页
附录一 图表目录第130-134页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34页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践项目第134-135页
后记/致谢第135-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民居营造中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由编制丽江新民居图集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建构空间界面意义上的中介思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