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白票据立法必要性研究
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制度源泉 | 第9-11页 |
一、 交易的便利性是空白票据产生的现实根源与动因 | 第9-10页 |
二、 信用的发达是空白票据产生的经济根源 | 第10页 |
三、 商习惯的支撑是空白票据产生的历史根源 | 第10-11页 |
四、 意思自治是空白票据产生的价值根源 | 第11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的意义和种类 | 第11-18页 |
一、 空白票据意义和要件 | 第11-15页 |
二、 与相关概念之区别 | 第15-16页 |
三、 空白票据的种类与功能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空白票据制度之基础 | 第18-26页 |
第一节 空白票据补充行为学说之检讨 | 第18-22页 |
一、 空白票据补充行为学说 | 第18-20页 |
二、 本文见解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补充权之主体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空白补充权与空白票据效力的关系 | 第24-26页 |
一、 补充权行使前 | 第24页 |
二、 补充权行使后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空白票据制度确立的前提条件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善意持票人保护之必要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空白票据善意持票人之保护 | 第27-31页 |
一、 欠缺补充权授与情形 | 第28-29页 |
二、 逾越补充权范围之情形 | 第29-30页 |
三、 空白票据出票人撤回补充权之情形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空白票据立法之比较 | 第31-42页 |
第一节 国外立法例之比较 | 第31-34页 |
一、 国外空白票据之立法例 | 第31-33页 |
二、 立法例之比较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我国空白票据立法之检讨 | 第34-42页 |
一、 我国空白票据立法现状 | 第34-36页 |
二、 与其他国家空白票据立法之比较 | 第36-39页 |
三、 我国空白票据立法之完善 | 第39-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书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