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之比较 | 第8-18页 |
一、 默示预期违约制度的概念及确立 | 第8-10页 |
二、 不安抗辩权概念及确立 | 第10-11页 |
三、 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区别之考察 | 第11-18页 |
第二章 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系适应性之探讨 | 第18-23页 |
一、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法系适应性之探讨 | 第18-20页 |
二、 默示预期违约制度的法系适应性之探讨 | 第20-23页 |
第三章 两大法系形成理念之差异 | 第23-28页 |
一、 大陆法系的形成理念——“形式理性主义”式的 | 第23-26页 |
二、 英美法系的形成理念——“经验主义”式的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两大法系形成理念差异原因探究 | 第28-32页 |
一、 对罗马法的继受不同 | 第28-29页 |
二、 对两大法系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主体不同 | 第29-32页 |
第五章 当代两大法系形成理念差异之变化 | 第32-38页 |
一、 大陆法系“形式理性主义”式的建构理念对英美法系的影响 | 第32-34页 |
二、 大陆法系“形式理性主义”式的建构理念的变化 | 第34-38页 |
结论 我国民事法律建构理念之取向 | 第38-41页 |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