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30页 |
·棉花黄萎病及其基因工程育种研究 | 第15-21页 |
·棉花黄萎病害及其影响 | 第15页 |
·棉花黄萎病病原体及其类型 | 第15页 |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 | 第15-16页 |
·棉花黄萎病抗性类型 | 第16-18页 |
·植物诱导抗性的形成机制 | 第18-19页 |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 第19-21页 |
·棉花抗黄萎病基因工程育种工作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 第21页 |
·ERF 族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 第21-22页 |
·乙烯合成和乙烯信号传导途径 | 第22-24页 |
·ERF 族转录因子分类研究 | 第24-25页 |
·ERF 族转录因子结构和功能研究 | 第25-28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实验内容 | 第28-30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海岛棉ERF 族B3 和B1 亚组基因编码区的克隆 | 第30-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方法步骤 | 第30-34页 |
·陆地棉B3 和B1 亚组基因cDNA 序列的获得 | 第30-31页 |
·同源扩增引物的设计合成 | 第31页 |
·黄萎病菌处理材料的获得 | 第31页 |
·总RNA 提取和质量检测 | 第31-32页 |
·棉花总RNA 的反转录 | 第32页 |
·PCR 扩增 | 第32-33页 |
·回收目的片段 | 第33页 |
·PCR 产物克隆测序 | 第33-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37页 |
·陆地棉B3 和B1 亚组ERF 族转录因子基因的电子克隆 | 第34-35页 |
·RNA 提取质量的检测 | 第35-36页 |
·PCR 扩增电泳检测 | 第36页 |
·PCR 产物的克隆测序 | 第36-37页 |
·海岛棉B3 和B1 亚组基因编码区序列 | 第37页 |
·讨论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B3 和B1 亚组基因黄萎病诱导表达的荧光定量分析 | 第39-47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方法步骤 | 第39-40页 |
·材料培育和RNA 的提取 | 第39页 |
·cDNA 的获得 | 第3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引物设计合成 | 第39-4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5页 |
·RNA 提取质量分析 | 第4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 | 第40-45页 |
·讨论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GbEREB3/4/5/6 基因全长 cDNA 序列的获得 | 第47-55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植物材料和黄萎病菌株 | 第47页 |
·感受态菌株及克隆载体 | 第47页 |
·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47页 |
·试剂盒 | 第47页 |
·引物合成和测序 | 第47页 |
·方法步骤 | 第47-49页 |
·样品准备和总RNA 的提取 | 第47页 |
·5’-RACE 扩增 | 第47-48页 |
·3’-RACE 扩增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RNA 提取 | 第49页 |
·5’-RACE 扩增基因5’端 | 第49-51页 |
·3’-RACE 扩增基因3’端 | 第51-52页 |
·克隆测序 | 第52-54页 |
·讨论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GbEREB3/4/5/6 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5-66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方法步骤 | 第55-56页 |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预测 | 第55页 |
·海岛棉和陆地棉同源序列比对 | 第55页 |
·预期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其氨基组成分析 | 第55页 |
·ERF 保守域同源比对和立体结构分析 | 第55页 |
·核定位可能性分析 | 第55页 |
·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55-56页 |
·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GbEREB3/4/5/6 阅读框分析 | 第56-57页 |
·海陆同源基因核苷酸和预期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 | 第57-60页 |
·预期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氨基酸组成 | 第60-61页 |
·ERF 域同源比对和立体结构预测 | 第61-62页 |
·与拟南芥ERF 族转录因子同源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62-63页 |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3-64页 |
·讨论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GbEREB3/4/5/6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6-75页 |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方法步骤 | 第66-74页 |
·GFP 融合蛋白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70页 |
·基因枪转化 | 第70-74页 |
·结果分析 | 第74页 |
·讨论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GbEREB3/4/5/6 和 GCC-box 结合特性分析 | 第75-88页 |
·实验材料 | 第75-76页 |
·菌株、载体、引物 | 第75页 |
·试剂及其配制 | 第75-76页 |
·主要仪器和用具 | 第76页 |
·方法步骤 | 第76-82页 |
·原核表达目的片段引物 | 第76-77页 |
·PCR 扩增、电泳检测和胶回收 | 第77页 |
·目的片段的可隆测序 | 第77页 |
·GST 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菌株的克隆 | 第77页 |
·诱导表达和样品收集 | 第77-78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78-79页 |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79-80页 |
·凝胶阻滞实验(EMSA) | 第80-82页 |
·结果分析 | 第82-86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2-83页 |
·载体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分析 | 第83页 |
·载体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83-84页 |
·基因探针标记效率检测 | 第84-86页 |
·凝胶阻滞实验结果分析 | 第86页 |
·讨论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八章 GbEREB3/4/5/6 转化烟草及其功能分析 | 第88-98页 |
·实验材料 | 第88页 |
·方法步骤 | 第88-93页 |
·超表达载体构建 | 第88-90页 |
·农杆菌LBA4404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90页 |
·农杆菌转化 | 第90页 |
·转化烟草 | 第90-92页 |
·植株基因组DNA 的小量提取 | 第92页 |
·转基因烟草阳性植株的PCR 鉴定 | 第92页 |
·烟草RNA 的提取 | 第92页 |
·RNA 反转录 | 第92页 |
·目的基因转录水平的半定量检测 | 第92页 |
·阳性植株防卫基因转录活性的RT-qPCR 检测 | 第92-93页 |
·结果分析 | 第93-97页 |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 | 第93-94页 |
·转基因株系内目的基因的转录活性分析 | 第94-95页 |
·目的及下游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 第95-97页 |
·讨论小结 | 第97-98页 |
第九章(Gb)EREB2 转基因陆地棉阳性株系的获得和功能分析 | 第98-108页 |
·实验材料 | 第98-99页 |
·棉花转基因材料 | 第98页 |
·菌株与表达载体 | 第98页 |
·试剂药品 | 第98页 |
·主要仪器 | 第98-99页 |
·引物合成和测序 | 第99页 |
·其它用品 | 第99页 |
·方法步骤 | 第99-103页 |
·载体构建 | 第99页 |
·农杆菌介导转化棉花 | 第99-101页 |
·基因枪轰击法转化棉花 | 第101页 |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 | 第101-102页 |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抗性筛选 | 第102页 |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PCR 鉴定 | 第102-103页 |
·Southern blot 鉴定 | 第103页 |
·防卫反应基因转录水平分析 | 第103页 |
·生理水平分析-叶片失水率测验 | 第103页 |
·结果分析 | 第103-107页 |
·转基因阳性棉株鉴定 | 第103-105页 |
·阳性棉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糖苷酶转录水平 | 第105-106页 |
·阳性棉株离体叶片失水率 | 第106-107页 |
·讨论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108-109页 |
·研究进展 | 第108页 |
·创新点 | 第108页 |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附录 | 第122-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作者简历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