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一氧化氮对棉花叶片衰老过程中抗氧化物酶及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7页
   ·NO 的性质第14-15页
   ·NO 的产生和清除第15-18页
     ·一氧化氮合成酶与NO 的产生第15-17页
     ·硝酸还原酶与NO 的产生第17页
     ·其他酶与NO 的产生第17-18页
     ·NO 的清除第18页
     ·NO 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8-20页
     ·NO 和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作用第18-19页
     ·NO 和 Ca~2+的信号交叉第19页
     ·NO 和 MAPK 级联反应第19-20页
   ·NO 与 ROS 的信号交叉第20-21页
   ·NO 与衰老的关系第21-25页
     ·衰老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第21-23页
     ·短季棉衰老的研究进展第23页
     ·NO 在植物衰老中的作用第23-25页
   ·NO 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25-2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不同类型的短季棉叶片衰老中 NO 含量及相关指标变化第27-36页
   ·材料和方法第27-29页
     ·试验材料第27页
     ·试验设计第27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MDA 含量测定第28页
     ·NO 含量测定第28-29页
     ·HO含量测定第29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不同材料的叶片衰老特征第29-30页
     ·不同材料中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第30-31页
     ·不同材料中NO 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第31-32页
     ·不同材料中H202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第32-33页
     ·不同材料中MDA 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第33-34页
   ·讨论第34-36页
第三章 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抗氧化剂和抗氧化物酶的变化第36-53页
   ·材料和方法第36-43页
     ·试验材料第36页
     ·试验设计第36页
     ·CAT 活性的测定第36-37页
     ·SOD 活性的测定第37-38页
     ·POD 活性的测定第38页
     ·APX 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AsA 含量的测定第39页
     ·谷胱甘肽含量的测定第39页
     ·总RNA 提取第39-41页
     ·cDNA 第一链合成第41-42页
     ·实时定量PCR 反应第42-43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RNA 的提取和ds cDNA 的合成第43页
     ·qRT-PCR 结果评价第43-46页
     ·叶片不同发育时期AsA 和GSH 的含量变化第46页
     ·叶片不同发育时期CAT 酶活性和基因的变化第46-47页
     ·叶片不同发育时期SOD 酶活性和基因的变化第47-48页
     ·叶片不同发育时期APX 酶活性和基因的变化第48-49页
     ·叶片不同发育时期POD 酶活性和基因的变化第49-50页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子叶衰老过程中 NO 含量变化及其对抗氧化物酶的作用第53-63页
   ·材料和方法第53-54页
     ·试验材料第53页
     ·试验设计第53页
     ·NO 测定第53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53页
     ·酶活性性测定第53-54页
     ·RNA 提取和实时定量 PCR(qRT-PCR)第54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1页
     ·子叶中不同处理条件下NO 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54-56页
     ·不同处理条件下子叶发育进程的表型特征第56页
     ·子叶中CAT 的变化规律第56-57页
     ·子叶中APX 的变化规律第57-58页
     ·子叶中POD 的变化规律第58-59页
     ·子叶中SOD 的变化规律第59-61页
   ·讨论第61-63页
第五章 Label-free 法分析 NO 对棉花叶片蛋白质组的作用第63-83页
   ·材料和方法第63-68页
     ·试验材料第63页
     ·试验设计第63页
     ·蛋白质提取第63-64页
     ·蛋白质浓度检测第64-65页
     ·SDS 凝胶电泳第65-66页
     ·蛋白质的溶液酶切反应第66页
     ·Nano-UPLC-MSE 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第66页
     ·SYNAPT HD 质谱仪分析第66-67页
     ·数据处理和蛋白鉴定第67-68页
     ·定量分析第68页
   ·结果和分析第68-75页
     ·NO 处理后植株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第68-69页
     ·总蛋白质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及浓度测定第69页
     ·数据评估第69-70页
     ·蛋白质的相对定量第70-72页
     ·蛋白质的分类第72页
     ·信号通路的分析第72-75页
   ·讨论第75-83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83-84页
   ·全文结论第83页
   ·研究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8页
附录第98-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作者简历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海岛棉ERF族B3和B1亚组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