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历史演变线索试探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1页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开端(初始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至80 年代初)第11-21页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的提出第11-13页
 第二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的开端第13-15页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开端时期的基本思想第15-21页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观第16-17页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观第17-18页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观第18-21页
第二章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建构(发展和高潮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上半期至80 年代下半期)第21-34页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上半期至80 年代下半期)第21-23页
  一、科学化运动获得平稳发展第21页
  二、科学化运动改革思路的调整第21-22页
  三、科学化运动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第22-23页
 第二节 整体化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系统建构(高潮:20 世纪80 年代下半期)第23-27页
  一、整体化改革思想的孕育第23-24页
  二、整体改革的发展与中兴第24-27页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时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得失第27-34页
  一、钱梦龙的“三主四式”阅读课堂教学法第28-29页
  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第29页
  三、宁鸿彬第29-31页
  四、于漪第31页
  五、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第31-34页
第三章 对中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反思(反思阶段: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中期)第34-42页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落潮第34-35页
  一、高潮——程式化严重第34-35页
  二、高潮——孕育着危机第35页
 第二节 对中学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反思第35-37页
  一、落潮——反思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第35-36页
  二、不实用——升学唯一性的弊端第36-37页
  三、没有绝对的序列——科学化改革的难题第37页
  四、创造——改革的更高要求第37页
 第三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思想教育始末(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中期)第37-42页
  一、反思期的沉寂局面第37-38页
  二、反思期关注思想教育第38-39页
  三、反思期思想教育推陈出新第39-40页
  四、反思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引导第40-42页
第四章 人文性的追求与语文课堂教学系统的重构(新探索时期:20 世纪90 年代下半期至2006 年)第42-58页
 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崛起和改革的素质教育走向(20 世纪90 年代下半期)第42-47页
  一、人文精神的崛起第42-45页
  二、改革的素质教育走向第45-47页
 第二节 人文主义的中兴(21 世纪初至2003 年)第47-48页
  一、人文主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观被上升为国家意志第47-48页
  二、人文主义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第48页
 第三节 人文——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闪射人性之光第48-51页
  一、茫茫宇宙我为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人的存在第48-49页
  二、我创造我快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关注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挥第49-50页
  三、做个真正的自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全球化中寻找个性第50-51页
 第四节 世纪的回归——人文主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整与优化(2004 年至2006 年)第51-58页
  一、新世纪的迷茫第51-53页
  二、世纪的回归——人文主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整与优化第53-55页
  三、世纪之初五彩缤纷的教学理论第55-58页
结语第58-59页
附件:大事记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75页
 一、引用文献第62-69页
 二、于漪教学观其它参考文献(见22-23 页)第69-71页
 三、1990 年教改情况其它参考文献(见31 页)第71-73页
 四、2003-2006 年教学模式探索其它参考书目(见42 页)第73-74页
 五、其它参考文献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抗体技术发现纤维连接蛋白Ⅲ型重复片段5中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新位点
下一篇:小波变换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