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4页 |
·心肌局部缺血治疗方法 | 第13-25页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第13-14页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第14-16页 |
·透室壁性心肌血运重建术 | 第16-20页 |
·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治疗 | 第20-23页 |
·TMR结合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再生治疗法 | 第23-25页 |
·腔道内生物可降解性支架 | 第25-31页 |
·支架应用范围 | 第25页 |
·金属支架 | 第25-26页 |
·聚合物涂层药物支架 | 第26-28页 |
·生物可降解支架 | 第28-31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1-34页 |
第二章 生物可降解支架制备方法优化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页 |
·PLGA支架制备与评价 | 第34-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 | 第35页 |
·静电纺丝支架及薄膜的表征 | 第35页 |
·溶剂挥发法制备支架 | 第35-36页 |
·动物实验初步评价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静电纺丝法制备支架 | 第36-38页 |
·溶剂挥发法制备支架 | 第38-39页 |
·PCL支架的制备与评价 | 第39-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9-40页 |
·PCL支架的制备 | 第40页 |
·动物实验初步评价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PLGA纳米传送体系与细胞作用研究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4-45页 |
·纳米粒子形貌表征与粒径测试 | 第45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LGA纳米粒子与细胞作用 | 第45页 |
·TEM观察纳米粒子与细胞作用效果 | 第45页 |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纳米粒子形貌特征 | 第45-46页 |
·荧光标记纳米粒子与细胞作用 | 第46-49页 |
·温度与抑制剂对纳米粒子与细胞作用的影响 | 第49-51页 |
·TEM研究纳米粒子与细胞作用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PCL/PLGA复合药物缓释支架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4-5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4-55页 |
·PCL/PLGA支架的制备 | 第55页 |
·支架上白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支架上白蛋白的体外释放测试 | 第55页 |
·支架形貌与性能表征 | 第55页 |
·动物实验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 | 第56-62页 |
·支架的表面形貌 | 第56-57页 |
·药物的包埋及吸附研究 | 第57-59页 |
·支架上白蛋白体外释放研究 | 第59-60页 |
·支架表面亲水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动物体内作用后支架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PCL/PLGA双层结构药物支架 | 第65-78页 |
·引言 | 第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5-66页 |
·双层支架的制备 | 第66-67页 |
·支架的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67页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7页 |
·支架体外降解性能测试 | 第67页 |
·体外释放研究 | 第67页 |
·动物实验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76页 |
·支架表面形貌与结构 | 第68-70页 |
·支架XRD分析 | 第70页 |
·支架DSC分析 | 第70-72页 |
·支架力学性能 | 第72页 |
·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 第72-73页 |
·支架体外降解行为研究 | 第73-74页 |
·体内作用后支架形貌与结构 | 第74-76页 |
·讨论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肝素改性PLGA抗凝血薄膜研究 | 第78-90页 |
·引言 | 第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8-79页 |
·肝素改性PLGA的合成 | 第79页 |
·肝素改性PLGA薄膜的制备 | 第79页 |
·肝素改性PLGA结构表征 | 第79页 |
·肝素改性PLGA薄膜性能测试 | 第79页 |
·材料抗凝血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实验结果 | 第80-88页 |
·肝素改性PLGA反应机理 | 第80页 |
·核磁波谱分析 | 第80-82页 |
·红外波谱分析 | 第82-83页 |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 | 第83-84页 |
·薄膜SEM及能谱分析 | 第84-85页 |
·薄膜XPS分析 | 第85-86页 |
·薄膜DSA及自由能 | 第86-88页 |
·抗凝血性能评价 | 第88页 |
·讨论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生物可降解药物支架体内动物实验评价 | 第90-101页 |
·引言 | 第9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0-9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90页 |
·携带bFGF生长因子双层支架的制备 | 第90-91页 |
·动物模型建立 | 第91页 |
·HE染色 | 第91页 |
·Ⅷ因子抗原(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管量化分析 | 第91-92页 |
·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92页 |
·心功能的超声学评价 | 第92页 |
·心肌灌注核素显像 | 第92-9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93页 |
·实验结果 | 第93-99页 |
·动物存活评价 | 第93页 |
·新生血管密度量化分析 | 第93-95页 |
·组织形态学结果 | 第95-96页 |
·Ki-67免疫组化结果 | 第96-97页 |
·心肌灌注核素显像结果 | 第97-98页 |
·心脏超声学评价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八章 全文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7页 |
论文发表、专利申请与参加科研课题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