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8-13页 |
| ·光合细菌产氢机制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8-11页 |
| ·展望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绪论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5-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23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23-37页 |
| ·转座突变库构建 | 第23-24页 |
| ·筛选高产氢突变株方法的建立 | 第24-25页 |
| ·氯化钯法筛选高产氢突变株的应用 | 第25-26页 |
| ·转座子插入基因组中的鉴定 | 第26-27页 |
| ·生长曲线测定 | 第27-28页 |
| ·细胞全蛋白SDS-PAGE分析 | 第28页 |
| ·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 | 第28-29页 |
| ·气相色谱检测菌株产氢情况 | 第29-31页 |
| ·转座子侧翼序列获得 | 第31-34页 |
| ·侧翼序列分析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37-40页 |
| ·快速筛选高产氢突变株方法的讨论 | 第37-38页 |
| ·转座子Tn5 | 第38页 |
| ·使用96孔板筛选高产氢突变株注意事项 | 第38-39页 |
| ·突变基因与产氢关系的讨论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