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第一章 "五大洲"观念与地理知识的传播——《五洲图考》及其相关文献研究 | 第8-27页 |
| 一、"五大洲"观念的传播 | 第8-10页 |
| 二、《五洲图考》的作者、内容与特征 | 第10-14页 |
| 三、《五洲图考》与同类文献的篇目比勘及其史源线索 | 第14-22页 |
| 四、《五洲图考》的天主教特征 | 第22-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从海道到海防——由China Sea Directory的翻译看晚清中国人海防视野的变化 | 第27-39页 |
| 一、China Sea Directory与中文的两个译本 | 第27-29页 |
| 二、江南制造局与第一个中译本《海道图说》 | 第29-30页 |
| 三、陈寿彭及其所翻译的《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 第30-32页 |
| 四、晚清海防思想视角的转变 | 第32-35页 |
| 五、自然、人文地理的结合与精确制图体现的近代地理学特征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邹代钧与译印西文地图公会出版的地图集 | 第39-53页 |
| 一、邹代钧与译印西文地图公会 | 第40-41页 |
| 二、译印地图中对汉译地名的初步统一 | 第41-43页 |
| 三、地理图说的译印特点和科学制图方法 | 第43-45页 |
| 四、舆地学会出版的几种舆图和《中等教授新中外舆地全图》 | 第45-51页 |
| 五、舆地学会对近代地图出版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注释 | 第54-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后记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