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12页 |
| 一、不同历史条件下同业公会的角色功能 | 第7-8页 |
|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视角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平稳过渡:1949-1952年的同业公会 | 第12-20页 |
| 一、同业公会的生存土壤——解放初期上海工商业概述 | 第12-15页 |
| 二、工商联对同业公会的整理 | 第15-17页 |
| 三、同业公会对于整理的态度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自我革命":1953-1955年的同业公会 | 第20-26页 |
| 一、同业公会的生存环境 | 第20-21页 |
| 二、对同业公会的重新定位 | 第21-23页 |
| 三、同业公会的"自我革命"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走向消亡:1955-1958年的同业公会 | 第26-35页 |
| 一、公私合营高潮下的同业公会及其领导者 | 第26-28页 |
| 二、走向没落的同业公会 | 第28-31页 |
| 三、同业公会的最终命运 | 第31-35页 |
| 第四章 同业公会的存在意义 | 第35-44页 |
| 一、同业公会的显性作用 | 第35-38页 |
| 二、同业公会的象征意义 | 第38-41页 |
| 三、一种脆弱的信任关系 | 第41-44页 |
| 注释 | 第44-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