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国内外桥梁现状及加固改造的必要性 | 第8-10页 |
·简支梁桥在公路大建设中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4页 |
·简支梁桥在我国公路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第10-12页 |
·简支梁桥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简支梁桥现有的主要加固方法及其不足 | 第14-18页 |
·从外因角度通过调整内力提高主梁的承载力 | 第15-17页 |
·从内因角度通过调整内力提高主梁的承载力 | 第17-18页 |
·《半连续梁法加固简支梁桥方法探讨》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半连续梁桥加固技术的基本构思和可行性研究 | 第20-29页 |
·现有梁桥连续的方法简介 | 第20-22页 |
·半连续梁桥加固技术的基本构思 | 第22-25页 |
·半连续梁桥的力学基础 | 第22-23页 |
·半连续梁桥加固技术的基本构思 | 第23-25页 |
·半连续梁桥加固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半连续梁加固法基本力学模式和计算方法研究 | 第29-49页 |
·固结梁的梁端内力计算 | 第29-30页 |
·半连续梁加固法基本力学计算模式 | 第30-32页 |
·半连续梁加固法基本力学图式 | 第30-31页 |
·梁端内力的求法 | 第31-32页 |
·半连续梁计算方法研究 | 第32-38页 |
·按受弯构件计算作用效应 | 第32-35页 |
·按受拉构件计算内力 | 第35-37页 |
·补充说明 | 第37-38页 |
·半连续梁桥内力计算示例 | 第38-47页 |
·概述 | 第38-39页 |
·利用有限元法对半连续梁桥进行计算分析 | 第39-41页 |
·公路-II 级荷载作用下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局部受力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半连续梁桥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 第49-80页 |
·概述 | 第49-50页 |
·计算模型 | 第50-54页 |
·梁格划分 | 第50-52页 |
·约束的处理 | 第52-53页 |
·车道布置 | 第53-54页 |
·简支梁、两跨半连续、三跨半连续及多跨半连续梁桥的计算分析 | 第54-69页 |
·计算结果 | 第54-62页 |
·结果比较分析 | 第62-69页 |
·小结 | 第69页 |
·半连续加固梁和全连续加固梁的受力性能比较分析 | 第69-72页 |
·连续梁计算模型 | 第69-70页 |
·全连续梁桥计算结果 | 第70-71页 |
·半连续梁与连续梁受力性能分析比较 | 第71-72页 |
·拉杆-刚性块体系法转换半连续结构加固方案 | 第72-77页 |
·简支梁桥纵向连续加固方案 | 第73-75页 |
·计算荷载 | 第75页 |
·计算模型 | 第7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页 |
·半连续法加固简支梁桥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的优势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简支梁桥纵向半连续加固模型试验研究 | 第80-88页 |
·模型梁的设计 | 第80-82页 |
·模型梁的尺寸及配筋 | 第80-81页 |
·模型梁的材料性能 | 第81-82页 |
·加载过程及支座模拟 | 第82-83页 |
·加载过程 | 第82页 |
·支座的设置 | 第82页 |
·测点布置 | 第82-83页 |
·主要试验结果 | 第83-85页 |
·梁跨中截面位移一荷载变化曲线 | 第83页 |
·梁跨中截面混凝土上的最大压应力一荷载曲线 | 第83-84页 |
·梁跨中截面最外层受拉钢筋的应力-荷载曲线 | 第84-85页 |
·简支梁纵向连续加固前、后结果分析 | 第85-86页 |
·承载能力的比较 | 第85-86页 |
·抗弯刚度的比较 | 第86页 |
·位移的比较 | 第86页 |
·跨中截面翼缘上混凝土最大压应力和最外层主筋上最大拉应力的比较 | 第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